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援疆名医何秉贤:“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图)
//www.workercn.cn2017-01-0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在新疆,走到哪儿都有我的学生……哪天干不动了,他们接着干” 
援疆名医何秉贤“一辈子最骄傲的事”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诊诊室内,85岁的何秉贤仍坚持坐诊,关切地询问患者病情。王菲 摄

  蹬着自行车来到眼前的这个人,目光中透着犀利,握手时热情有劲,精神头瞧着完全不像一个85岁的老者。

  锁好车,摘下鸭舌帽,他领着记者去办公室。路过导医台,他放缓脚步,扭过头来叮嘱值班护士不要限他的诊号,说基层病人大老远来不容易。

  走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住院大楼二楼拐角处的一个小房,不足10平方米的地方摞满了书本和医学杂志。退休后的20多年里,他把大部分时光耗在这里,坚持攻克医学难题,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

  老人叫何秉贤,是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第一代援疆人中的一员。

  上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的何秉贤主动请愿到新疆工作,把青春活力播撒在乡村牧场,在心血管病领域成名之后,他又决定毕生扎根边疆为基层各族群众问诊看病,至今仍坚守在岗位一线。

  60余载行医生涯中,何秉贤精心培养出一大批各民族医疗骨干,他的弟子遍布天山南北,覆盖新疆各县市医院,有效缓解了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心血管病医生紧缺的状况。

  如今,何秉贤仍往返于单位与家之间:每周二、五雷打不动上门诊,平时带队查看病房,会诊疑难病症,有空时就给年轻医生讲课、作报告。

  在第二住院大楼前,一辆总是停在大门旁边的白山牌“二八式”自行车尤其惹眼,车子很多地方掉了漆生了锈,活脱一个老古董。

  何秉贤每天骑着这辆车上下班,他笑着对记者说:“这车跟了我30多年,和我一样都是劳碌命,我不退休,它也别想退休。”

  熟悉何医生的人也都知道他爱骑自行车,来看病到楼下先看自行车在不在,车只要在,人就肯定在。

  老人一辈子共买过8辆自行车,6辆被偷,1辆骑坏了。现在这辆旧车跟着他的年头最长,留着他大半生奔波忙碌的痕迹。

  何秉贤出生于浙江,18岁时在上海参加解放军,同年随军支援大西北,担任部队的文化干事。因为有文化底子,他参军一年后在西北地区统一考试中考上了兰州大学医学院。

  5年美好的大学时光转眼即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服从组织分配”,这是何秉贤在“大学毕业志愿书”上留下的两句话。

  按照当时的表现,加之原就是浙江人,他完全可以回到“江南水乡”,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去工作,但他最终却与13个同学一起踏上了奔赴新疆的漫漫长途,在那遥远的地方一待就是一辈子。

  他说:“得知分配到新疆的消息非常兴奋,我认为是很自豪很光荣的事,说明党组织信任我,才会让我到艰苦的地方去。”

  西出阳关,千里远行,何秉贤拎着一个行李包就上路了。火车换货车,货车换驴车,越往西越荒凉,一行人走了7天7夜才抵达乌鲁木齐市。

  “那个时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刚刚成立,首府乌鲁木齐还很落后,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地标西大桥,就是一座小小的木头桥。”

  安顿下来后,同学们各奔东西,他被分配到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即现在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当时整个新疆只有10多个正式的科班医生,医疗设备非常落后,缺医少药情况严重。“紧张的时候一张病床横着躺几个病人,连脚都伸不直。”回想当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何秉贤开启了自己的行医生涯,一步步走向心血管病领域专家行列的金字塔尖。

  刚到医院的时候,工作量很大,门口总站着看不完的病人。从小就能吃苦的何秉贤经常会加班加点,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护士都去吃饭了他还在看病,饿了就啃一口自己带的馕。

  在妻子鲁世元眼中,何秉贤是个掐时间过日子的人。从没有周末或假期,每天总有干不完的事情,上班时这样,退休了以后也这样。

  “年轻时他有很多爱好,以前总说退休了要写写字、唱唱歌、跳跳舞,出去走一走,到现在一个都没兑现。”

  何秉贤有3个女儿,她们从小很少有与父亲相处的时间,鲁世元说,丈夫最近一次陪小孩逛公园已经是40多年前了。

  医院的同事都说何秉贤身上有一股倔劲儿。看病时,遇到再棘手的病人也不轻言放弃,研究起学问来,一头扎进去不管不顾,就像着了魔。

  “文革”期间,不准医生看书、搞科研,翻阅外文书籍尤其是大忌。何秉贤冒着被打成“走白专道路”的风险,找关系从图书馆借来英文版的医学书籍,偷偷躲在一间阴暗的地下室里翻阅,默默记录笔记。

  “我把医学书本放在抽屉里,桌子上放着一本《毛泽东选集》,平时把头塞到抽屉里看书,门口要有动静就把抽屉一关。”他说。

  那段时间,何秉贤在心惊胆战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心血管病医学资料,总结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之后,他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经验结合,撰写出了一部50多万字的著作——《临床心电向量图学》。

  这是我国第一本自己的心电向量诊断教材,至今仍被视为权威在沿用。

  “文革”结束后,何秉贤带着这本书参加了我国首届医学科学大会,被大会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医疗事业也蒸蒸日上。此时的何秉贤在国内心血管领域已颇具知名度,不仅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还多次应邀到英、法、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国讲学。

  期间,他几乎囊括了“黄宛心电学奖”等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奖项。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