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喻克伦:情义包工头 35年偿还欠薪
//www.workercn.cn2016-03-20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喻克伦和老伴。

  今年春节,喻克伦前往资阳探望大包工头黄汉全。

  一笔30多年前的欠薪,67岁的喻克伦几乎花了半辈子时间偿还。今年春节,他终于付清了能够核实到的最后几名工友工资,这才放下了压在心中的巨石。

  “这是大家的血汗钱,弟兄们信得过,才跟我出门打工。这么多年了,我愧对他们”,2月24日,记者拨通喻克伦的电话,听到的是这样一句话。尽管事情已过去十天,远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他,语气仍激动不已。

  35年前,喻克伦跟随大包工头黄汉全到广西、贵州等地承包工程,事后却颗粒无收,不仅没拿到工程款,还欠下近200名工友的工钱。此后,他干过不少工程,却没能像其他包工头一样富起来,反倒负债累累。期间,喻克伦自掏腰包,陆续兑现工友们的薪资。“做事得凭良心”,他说,还钱,是支撑他奋力打拼的重要动力。

  意外 拉队伍包工程 不料遭遇欠薪

  喻克伦是眉山市仁寿县始建镇营山村人。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学过石匠手艺的他便独自外出闯荡,“那时胆子大,我在凉山州美姑县、乐山修过电站,还在仁寿黑龙滩修过水库。”当生产队论工分吃饭,每天只能挣三、五角钱时,喻克伦已能挣到1元多。

  打工过程中,喻克伦不断积累资源,结识了不少人。1978年改革开放,他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这是支只有20多人的建筑队,成员全都沾亲带故。不久,机会来临,喻克伦获得修建甘孜州小金县到丹巴县的公路工程。一年过去,项目完工,喻克伦拿到了6000多元的劳务费,建筑队每人分到了二三百元,消息传开,在村里炸开了锅,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同时干活卖力,不喜欢斤斤计较,也让他得到了大包工头黄汉全的赏识,表示以后会“多多关照”。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出乎意料。1981年,黄汉全揽到了贵州威宁县黑石头区到银厂乡的公路工程,邀请喻克伦的建筑队一起参与。起早贪黑干了3个多月,业主单位分文未付,黄汉全也就没钱给喻克伦。工人们见工钱迟迟不发,有的干脆回了四川老家。

  “那是我第一次欠薪”,喻克伦说,当时老婆孩子都跟他到了威宁,他卖掉了手表和女儿的棉袄,以换取生活费和支付工友工资。困难接踵而来,跟黄汉全到贵州、广西连做了4个工程,喻克伦没拿到一分钱,建筑队也从最初的100多人,减少到只剩他一人,债务反倒像滚雪球般越积越多。

  困窘 实诚人难讨工程款 为填漏洞终年劳碌

  在36岁的女儿喻丹眼里,父亲是个实诚人,终年劳碌,但时运不济。初到贵州,喻克伦挨着乡民墙壁搭了一个棚子,供全家栖身。后来经济稍有改善,便租房住。上学时,喻丹最怕家访,“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喝水要到河边挖坑取用,最艰难时我家只有一捆莴笋过年”。

  令喻丹更难过的是,父亲接的工程经常要不到钱,“直到现在,还有七八年前的工程款被拖欠,只能借钱支付工人工资,至今已欠下50多万元外债。如果工程款能够全部收回,是完全可以还清外债的。”喻丹说,别的包工头没钱会躲,父亲则直接把工人领回家,管吃管喝,她负责洗碗收拾,难免心生不满。面对女儿的抱怨,喻克伦总念叨:“他们孤身在外不容易,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过年就是要热闹嘛,一起吃个饭也就是多几双筷子的事情。”

  多年来,偿还工友工资已成为喻克伦的一块心病。为了填补这个巨大的漏洞,喻克伦先后开过旅社、饭馆、理发店,搞过装修,工程还得继续接,“不接活吧,一家人的生活和外债都没有来源了,接活做吧,又要面临垫资和要债难的问题,真是两难啊。”

  这样的困窘一直持续到喻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家境稍微好转,喻克伦也开始想方设法兑现工友工资,“当年的老伙计,现在最年轻的也有50岁了,有的甚至已经离开了人世”,他越发感到了时间的紧。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