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包工头”35年的还债之路
//www.workercn.cn2016-02-19来源: 中国青年报分享到: | 更多 |
“大半辈子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喻克伦左手按着饭桌的一角,右手在半空中比划了几下,嘴角和眉毛同时上扬,咧嘴一笑,两眼放光,兴奋地重复着这句话。这种表情,今年才开始慢慢出现在喻克伦脸上。新年伊始,他用了不到6天的时间,还清了长达35年的债务。
每当说起这件事,这个1949年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始建镇营山村的汉子就咧开嘴,哈哈大笑。喻克伦在家排行老八,从小就不爱伺候庄稼,喜欢出去“闯江湖”。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启幕。去“见世面”成了喻克伦外出闯荡的主要动力,一床棉被、一个铁碗、一双筷子则是他“闯江湖”的全部“武器”。
“我没别的,越是穷,我就越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人到底是怎么样挣钱的。”同村人口中的“喻八”更愿意把自己比作那个年代的“弄潮儿”,因为自己算是改革开放最早一批外出打工的人。
喻克伦在这一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小分队,20多人不是喻克伦的表哥、表弟,就是叔叔、大伯,全都沾亲带故。
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是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的丹巴县修公路,前后一年的工期,全部人员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全是5元、10元的面额。喻克伦瞪大了双眼,这是他30岁前见过最多的钱。
为了把钱安全带回家。喻克伦将洗脸的毛巾裁成一块块小方巾,将6000多元钱分成10份,包裹在小方巾内,再用针线缝在自己的毛线背心上,最后穿上一件军大衣。喻克伦清楚记得回家路上自己的双手一直紧紧抱在胸前,那感觉就像自己穿了一件防弹背心。
每人可以分到两三百元,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 这次“甜头”,让喻克伦在村里着实风光了一把。想跟他干的人,一下猛增到100多人。喻克伦干活特别卖力,不喜欢斤斤计较的做事风格,得到了大包工头黄汉全的认可,并表示以后会对他“多多关照”。
编辑:王莹
包工头兄弟不欠薪 生死接力为承诺 | 2010-02-24 |
35名工人35.474万 “信义叔侄”工... | 2010-02-24 |
“信义家庭”灵堂前发工资 | 2010-02-24 |
张云:自掏腰包帮农民工讨薪 | 2010-02-24 |
全国道德模范马虎:凭良心建房的农民工 | 2010-02-24 |
“信义包工头”陈武现:打工15年还清农民... | 2010-02-24 |
专职公益律师时福茂 助农民工维权虽苦犹乐... | 2010-02-24 |
全国劳模佟丽华:免费法援为农民工讨回欠款... | 2010-02-24 |
“二包工头”郑维山自筹150万元为农民工... | 2010-02-24 |
湖北“信义夫妻”生死践诺:丈夫遵妻嘱如期... | 2010-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