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他什么细节都替学生想到了”
在葛华钦眼里,孩子们个个都是“宝”。
从学校创办之初,葛华钦就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副校长王成琴说:“我们每个人都亲手给残疾孩子洗过澡,洗过脏衣服。”
长期在特教一线,葛华钦对孩子们的想法了然于心,学校的制度规定也围绕着学生需求展开——残障孩子上学需要接送,他把周休调为月休,降低家长往返学校的坐车费用;孩子们为了省钱舍不得多吃饭,他让食堂免费供应三餐,还自己掏腰包给学生加营养……
“他什么细节都替学生想到了。”特教老师后开照感慨。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夜里,葛华钦被一阵狗叫惊醒,立即起床挨个查看学生床位,结果发现刚入学的徐亭没在床上,他推着自行车就奔出校门。凌晨两点多钟,葛华钦借着手电微弱的灯光四处寻找,在山路上连摔了好几个跟头,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迷路的徐亭。他抱着瑟瑟发抖的徐亭说:“别怕孩子,走,咱回家!”
“这些孩子将来能养活自己,我心里就踏实”
记者见到葛华钦时,他正在指导学生培育青椒。面对20岁出头的轻度智障学生,他的语气轻柔,像对待八九岁的小孩子,一个培土动作他就演示了十几遍。
这一刻,记者不禁疑惑: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几十年如一日,为特殊教育耐心、默默地付出?
“这些孩子很单纯,你真心对他们,他们就把你当成至亲的人来信任和依赖,这份信任和依赖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葛华钦说。
实践基地建设使用12年来,前10年一直不断投入,葛华钦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日常开支。2012年底,基地运营赚了10万元,他把这些钱全部用于支付基地残疾人工资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7年来,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400多名残疾学生中,90%成功就业。因为工作突出,南京市教育局好几次想把葛华钦调到更好的工作岗位,都被他婉拒。有人不解:“当了一辈子校长,你图什么呀?”他淡淡一笑:“特殊教育是份良心工作,这些孩子将来能养活自己,我心里就踏实。”
在溧水县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中,葛华钦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实践基地要在10月底前搬离,但校舍和基地新址仍未落定。接到通知后,葛华钦在学校温室棚里、池塘边经常一站几个小时,他割舍不下与残疾孩子共同成长的土地,但更期望有更好的地方,让孩子们展翅飞翔。(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