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梦·劳动美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
刘太辉:“机心”独运的技术多面手
人物检索:刘太辉,48岁,昆明铁路局威舍线路车间威舍站线工区班长,喜欢琢磨技术,是一名技术多面手,拥有7个技能技术证书。
“机心”这个词最早出自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刘太辉就是这样一位“机心”颇重的人。他是工区员工眼中的技术多面手,一身本事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扬。在铁路工作了28个春秋的他眼下依然在铁路一线工作。
刘太辉的老家在四川省蓬溪园。1982年,初中毕业的他开始外出打工,先后从事过磨工、钢筋工、混泥土工、模工等。在一家农机厂,刘太辉学了电器维修技术,于是在旧设备上琢磨起了新点子。“当时厂里有很多旧机械设备和电器,缺少维修,看着很浪费,自己就以私人承包的方式把旧设备承包下来,利用有用的材料加工后制作成农具。”刘太辉说。改造脱粒机是他最得意的一件事。“以前的脱粒机很重,四五个人才能抬动,用起来很不方便。”他经过研究后设计了新的脱粒机,制成后,一个人就抬得动。
1992年,出身铁路世家的他,子承父业,进了铁路成了一名铁路维修人员。
在工程局,他又学了铁路小型养路机械技术,加上既有的各种“本事”,工区的活儿干起来“得心应手”,5年后,刘太辉在28岁时获得了7个技术证书。这些证书直接反映了他从事电焊工、电工、钢管工、混凝土工、木工等多个工种工作后历练出的好手艺。
1995年,刘太辉而立之年,独自承包了一座小桥的维修建设工作,既是工班长也承担着总调度的角色。本来要求4个月完成的任务,刘太辉用3个月零8天就完成了跨桥梁铁轨建设工作。
由于牵挂家中身患风湿性心脏病的老母亲,1997年10月,他调到昆明工务段。2002年,刘太辉又调入威舍线路车间威舍站线工区。
工作岗位变化了,但不变的是他对技术痴迷的追求。
工区设备齐全,正合刘太辉的心意。“我第一次接触内燃式发电机后,用了3周时间维修它,是利用休息时间修的。需要的零配件可以自己加工的都自己做。”这期间,刘太辉还学会了使用铁路养护的各种专用机械。
记者在云贵交界的威舍小镇见到刘太辉时,这位善学习、爱动脑,心灵手巧的男人每天还在铁轨上走动,琢磨他感兴趣的技术。在他看来,琢磨技术不是工作而是生活,是活着的一种状态。
(中工网记者 黄榆 中工网通讯员 林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