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火眼金睛“孙大圣”
人物检索:孙凤生,九江桥工段大桥车间检查工区工长,守护大桥18年,从未漏检一处病害。
脚下是奔流不休的长江,江上帆船点点。九江桥工段大桥车间检查工区工长孙凤生守着大桥,已经整整18年。
他的工作就是给大桥设备“看病”,及时发现设备病害,为维修、大修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和数据。
17年前,28岁的孙凤生成了九江长江大桥上的一名桥梁工。从初上桥时患有“恐高症”,到现今成为一名技师工长,他练就一身高空“起舞”、“火眼金睛”的本事。一次次“扫描”,从未漏检过一处病害,大家都称他为“孙大圣”。
在大桥上,夏天高温酷热、冬天江风凛冽。对于常人来说,从30多米高空往下望去,难免腿脚发软,而孙凤生日复一日攀爬钢梁、下穿桥墩,检查是否存在支座位移,以及螺栓、纵横梁等是否出现伸缩或存在裂纹。在上平联横梁检查时,要系上安全带一根杆一根杆爬,一米不漏地检测。由于横梁处于公路面之下,下雨时有大量泥浆通过伸缩缝流到横梁上,检查时孙凤生不是一身泥就是一身土。
正桥三大拱位是大桥的关键设备,拱位吊杆距公路面32米高,对每位检测工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孙凤生每个月都必须对拱位吊杆进行振幅检测,分批对吊杆上的阻尼器进行检修。2011年1月,雪后的桥面风力超过八级,拱上雪融化后流到吊杆上结了厚厚一层冰,他在三大拱检查时发现第八孔上行8号吊杆晃动异常,判定为阻尼器钢板疲劳折断。隐患处置刻不容缓,他立即准备绳索、吊篮以及维修工具,随后站在吊篮里,让工友把吊篮拉到距公路32米的空中。由于风大,吊篮晃动得非常厉害,人虽然系了安全带,但还是站不稳,他就用绳索把自己、吊篮一同捆绑在钢梁上。经过3个多小时作业,隐患消除,而他的脸、手、脚已被冻得麻木。
孙凤生还是技术攻关“达人”,他成功攻克了人行道角钢和焊缝锈蚀、承载轨下降的安全隐患,研制了托架钻孔机的钻眼,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生产成本,并因此获得专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孙凤生荣获江西省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成为江西省和全路技术能手;被评为路局先进个人,同时被该段评为年度十大安全标兵之一;他曾多次被评为段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推荐为火车头奖章候选人。(中工网通讯员 鲍赣生 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