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抗日烽火中的上海一家人
//www.workercn.cn2015-08-16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更多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可以说,抗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顽强斗争,其中,上海人民也未缺席。为此,本刊特从本期开始推出“抗战往事钩沉:上海籍的共产党老兵”独家采访系列报道。

  本周,本刊特约记者张林凤采访了抗日老战士郑国芳。他曾任陈丕显的机要员、陶勇的侦察兵、胡立教的技术情报侦察员。解放后担任南京第二机要局局长。现在,他是上海警备区第五干休所离休干部。采访中,郑国芳不仅讲述了郑家兄弟姐妹7人十多岁就投身革命的回忆,郑家两代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镌刻下的战斗印迹,以及这个家庭成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烽火往事。

八·一三日本侵略者毁掉了家和学校

  郑国芳记得小时候,他们的家在虹口横浜桥一幢石库门里。父亲郑家栋在当时被誉为南京路上“四大公司”之一的大兴公司担任会计主任,家境殷实;母亲贤惠持家、相夫教子。八·一三日军将战火烧到上海,他们一家平和安逸的生活被击碎,虹口处于日本侵略者势力控制范围之内,生活在这个区域里的国人更是深受日军欺凌。那时从住家的窗口向外看去,不远处就是日军宪兵司令部,日军警车经常鸣着凄厉的警报横冲直撞,抓捕抗日志士;日本浪人更是横行霸道,残暴地辱骂殴打中国平民。每当看到这些,母亲曾英总是愤怒地攥紧拳头说:“东洋赤佬太可恶了,中国人应该反抗”。

  让郑国芳刻骨铭心的是,日军为圈地建军需用房,将他们一家赶出,一把火烧掉了他家祖传的房子。父母只能拖着七个儿女逃难到租界亲戚家一间狭小的偏房里栖身。当时,维新银行汉奸行长陈日平,派人胁迫父亲去银行做事,父亲严词拒绝“宁可饿死决不为汉奸做事”。他的这一举动恼怒了汉奸,于是在上海再也无法待下去,只得抛下他们,只身奔赴他乡谋生。

  八·一三前,郑国芳在位于北四川路横浜桥处的福德里广肇中小学就读;大哥郑大方、二哥郑仲芳都在位于水电路、广中路上的粤东中学读书。哥俩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会说会写会唱会乐器,是学校师生公认的优秀生。在学校受到李维岳、陈作梅等进步老师影响,常阅读进步书刊,组织爱国演讲。然而,日军的炮火,不但毁掉了他们的家,就读的曾被《申报》誉为“沪上私立中学之冠”的粤东中学,1935年1月才建成的新校舍也被日军炮火炸毁,日军还将没炸毁部分的校舍拆下用以在此处建筑军营。

  国仇家恨,激发了郑大方和郑仲芳抗日的决心。兄弟俩积极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学生界抗敌协会”,他们创办剧社、出版报刊、举行演讲;组织义卖、救济难民、募款赈灾;他们阅读进步文学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母亲》、绥拉菲莫维支的《铁流》等;还将自己的家作为“学协”的秘密联络点。粤东中学众多年轻学子奔赴抗日前线,以满腔热血谱写抗日英雄故事,郑大方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郑国芳说:我们兄弟姐妹都是受大哥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大哥对我们说:“中国人决不当亡国奴,我们年轻人就是要上战场打鬼子”。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