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抗日烽火中的上海一家人
//www.workercn.cn2015-08-16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更多

  郑慈到抗日根据地后,被分配到6师16旅野战医院,成为一名医护兵。郑国芳介绍,大姐郑慈在家排行第三,上初中时,二哥郑仲芳让她转学到校长是中共地下党员的文华中学读书。在进步思想影响下,郑慈积极参加高年级同学组织的抗日救国活动,购买很多进步书刊在同学中传阅,她的行动引起汪伪特务的注意,两次投掷她匿名恐吓信:“注意点,再有共党言论,小心你的脑袋!”此时,曾英鼓励女儿,别怕,妈妈支持你做的事。

  郑慈与同在16旅的郑大方相隔并不远,大哥来看望过她几次。每次总是叮嘱她努力工作学习,争取早日入党。从上海大城市来的郑慈,努力克服生活关,倾情照料新四军伤病员,仅一年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郑慈记忆中,最后一次见到大哥时,大哥把自己亲手打的两双布筋草鞋和一双布单鞋送给她。后来,听大哥的战友说,大哥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很想我的妹妹……”其时,兄妹俩只隔了一座山。但是,敌人疯狂的扫荡,令郑慈终未能与哥哥见上最后一面。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郑慈以大哥为榜样,荣获新四军中的“南丁格尔奖”。新中国成立后,她参加了第一届中国妇女代表大会。

  2005年6月,在“历史的印痕———《新四军苏浙军区抗战纪实》”主题展览上,第一次见到大哥一张年轻英俊的黑白大照片时,已是79岁苍颜白发的郑慈禁不住热泪盈眶。

  郑国芳回忆,与他们同时参加新四军的堂叔郑观轶,在上海时是个散漫任性的青年,到部队不久,被分配到抗大九分校接受抗日救国教育,进步很快。他严格遵守新四军的纪律,打仗非常勇敢。有一次部队驻地遭遇日伪军偷袭,他带领一个班英勇阻击,掩护部队撤退时不幸受伤被俘,后来他宁死不屈,被鬼子浇上汽油点火壮烈牺牲。

  1945年,到达抗日根据地的曾英,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她和子女们的英勇抗日事迹,感动了无数新四军战士在抗日战场英勇杀敌,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胜利。直到1948年,曾英才带领郑国英、郑雪英两个小女儿返回上海,再次担负起中共地下党秘密联络点的重任。  上海解放后,曾英成为第一代的居委会主任。1949年6月,郑国英和郑雪英姐妹俩,在华山路交通大学的解放军20军招兵点,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与郑慈和郑国芳参加新四军时相同,她俩也是一个15岁,一个才13岁,只不过她俩参加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曾英很为自己这两个小女儿自豪。以后姐妹俩都参加了抗美援朝,几次差点牺牲在战场上。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融进了她俩无悔的青春,她俩也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英两次出席全国烈士、军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六十年代被选为静安区政协常务委员,第一至第六届区人大代表。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