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原新华社记者戴煌去世 年过8旬仍为访民奔波(图)
//www.workercn.cn2016-02-21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更多

  笔杆子

  晚年每天在书桌前坐五个小时以上

  近十年来,戴煌仍坚持写文章。

  上了年纪的他视力已开始模糊,但写作前仍要把纸铺好,一笔一画,工整有力。

  看材料时,老伴儿潘雪媛会帮他拿来放大镜,仔细读完后,他用牛皮纸或者发黄的旧报纸把文章包起来。

  “父亲晚年每天要在书桌前坐五个小时以上”。戴煌的大女儿戴为伟说,在岗时,父亲还会常常跑到单位,要来新华社的稿纸,在家写作。

  戴煌过世后,单位的老干部局前来慰问,戴为伟提出:希望新华社能将父亲的档案复印一份,作为家族的遗产和纪念,留给后代子孙。在她心里,父亲一生仗义执言,纯粹做人,始终紧握手中笔杆,为不平之事发声。

  八九岁时,戴煌的私塾老师常在他的大字本行间写上联让他对。“文无论长短贵在精,话不在多少贵在真。”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两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奉为人生信条。

  1944年,16岁的他参加苏北文工团。打下淮阴后,写下文章《战士与群众》,被苏北报纸评为记者节好稿。三年后,他调入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做记者。苏北盐城,戴煌与战士们一起与敌人拼刺刀,死的人多了,土围子外面的壕沟里全是血。

  1952年1月,朝鲜冰天雪地,战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接到采访任务的戴煌,为了抢时间,在没有车的情况下,决定骑马前往。因为驭马术不高,上马没多久,就被摔了下来。随后他步行赶到罗盛教的土墓,读了他的日记与书信,完成了通讯稿。后来,该稿件被编入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本当中。

  戴为伟谈起父亲动容,她认为父亲讲话时最有感染力。戴为伟说,已八十高龄的父亲,每逢谈起自己的理想,都会端直着身子,手舞足蹈、中气很足。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