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行动第1 5期暨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成立一周年活动在厦门中山公园内举行。250余名文物保护志愿者中有一副熟悉的“老面孔”——被授予“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团长”称号的徐友群。自去年加入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后,15期文物保护主题活动徐友群期期不落,成了文物保护志愿者们的“大哥大”。
徐友群是从部队转业到厦门的“新厦门人”。一次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期“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行动,让他从此成了文物的守护者。
“活动里说,可以认领文物,我觉得特别好奇,文物是国家的,普通老百姓怎么能认领呢?”仔细了解后,徐友群才知道,原来思明区通过开放全区19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点,让全社会都可以来“认领”,并通过日常巡查、情况上报达到对文物加强保护的效果。
“文物是国家的,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它的责任,把这些历史财富传承给下一代人。”徐友群当即加入成为一名文物“守护者”,认领了一处省级文物——厦门植物园中万石莲寺的大雄宝殿。
成为文物“守护者”后,有长跑习惯的徐友群默默改变了每天跑步的线路,几乎每天都要到万石莲寺“兜一圈”。偶尔,游客向穿着橙色文保志愿者服装的徐友群询问有关文物的信息,认真“充电”过有关文物历史知识的他,便充当起了历史“解说员”。看到文物附近的垃圾,徐友群也会自发地拾捡,“像爱护自家的东西一样爱护文物”。
今年6月份,在日常巡查中,徐友群发现大雄宝殿旁的一处念佛堂正在被拆除。虽然念佛堂并不属于重要的历史建筑,徐友群还是向思明区文体局咨询该处拆改建有否经过申请。在收到“念佛堂因在台风中遭受破坏,经过合法申请将修缮”的回复后,徐友群才放下了心。
徐友群对文物保护的热心和上心感染了许多朋友,不少人通过他加入了文物保护志愿者的队伍,其中就包括他的爱人和儿子。在文物保护活动中,他也时常被邀请为双十中学、园南小学等学校学生介绍文物点及其背后的守护故事。
在徐友群看来,文物是死的,通过这样的“认领”活动,能让现代人更贴近地了解文物和历史,“我们的历史文化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传承,让现代人保留城市记忆,增强文化自信”。(本报记者 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