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志愿者联合会会长何淑莹:
做志愿服务要怀揣一颗匠心
何淑莹(中)正在给青年学生志愿者作培训。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董天健 记者 肖雄 摄
“请各位谈一谈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在佛山市志愿者联合会的会议室内,数十名义工正在进行互动体验式学习。作为佛山市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召集人,何淑莹每周都要参与义工的培训、督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嘱托,为我们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何淑莹说,做志愿服务也要怀揣一颗匠心,通过不断努力奋斗,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从事志愿服务16年
2005年,何淑莹加入佛山市南海区义工联,担任总干事。当时,南海区只有300多名义工。在何淑莹任职期间,南海区义工数量增加至超过10万人,她也在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社工人物”称号。
16年前,何淑莹加入南海义工热线,在本职工作之余参加志愿服务。2008年,何淑莹的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500小时,被评为广东五星志愿者。
在南海义工热线时,何淑莹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求助者说,自己患有健忘症的奶奶平时对陌生人有很强的抗拒情绪,因此想借助义工的力量,一起安抚、调节老人的心理。在随后两年半的时间里,何淑莹每周抽出一个下午,帮老人削苹果,陪她谈论花草、听粤剧、晒太阳。“后来,奶奶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再也没有抗拒陌生人的情绪。”何淑莹说,“那段时间的相处让我深受触动,后来决定专职从事志愿服务,帮助更多人。”
在志愿服务对象中,何淑莹对青少年群体尤为关注。有一次,在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家中,她看到窄小破旧的屋子里立着一个摆满书的橱柜,务工人员的孩子正在认真读着一本名著。何淑莹哭了,深受触动的她后来发起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帮扶项目“融爱计划”,该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2010年,作为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召集人,何淑莹将其管理的亚洲残运会义工分流到广州的186家社区工疗站。目前,广州已建立115支助残义工队伍,共有约3.7万名助残义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志愿服务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何淑莹说,通过组织专业社工、义工进社区,面对面提供志愿服务,从而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支撑。
加强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
去年,何淑莹参与编写了一本书,名为《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以广州为例》。近年来,她还先后参与编写了《社区志愿服务指南》《广州市“志愿在康园”计划志愿者通用培训教材》等书。2013年,她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访问学者,研究社会企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佛山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86万人,占佛山市常住人口比重达11.58%。“近年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有了极大的提升。”何淑莹说,志愿服务的类别也呈现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义工队伍中。
义工队伍壮大的同时,迫切需要专业化培训。何淑莹说,去年7月,佛山成立首个志愿者学院。今年底,志愿者学院计划推出佛山市志愿服务星级培训体系,课程体系采用“必修课+特色选修课”的模式,旨在培养优秀志愿服务导师团队。
近年来,何淑莹参与策划了一些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如“衣点爱心”旧衣物回收、“向阳计划”教育帮扶、“幸福村居”困难群众服务等。她同时还是我省“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执行人之一。
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为未来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何淑莹说。
最近一段时间,何淑莹十分忙碌,除了志愿服务培训、调研、督导、评估等工作之外,她还要策划、筹备即将在12月5日举办的“南海义工文化节”。
“南海义工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第一届正是由何淑莹参与策划发起的。“想通过打造义工文化节,营造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何淑莹说,“每届义工文化节都会举办一个主题论坛,如社区志愿服务等,探讨、推广志愿服务的标准规范。”如今,佛山的很多街道、乡村也开始举办义工文化节,志愿服务的氛围日益浓厚。
何淑莹认为,志愿服务应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未来计划依托志愿者学院,争取为每个义工量身制作一张个性化课表,将专业化、精细化做到极致。”
“我们正处在一个志愿服务发展的新时代。”何淑莹说,未来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将不断向基层延伸,立足行业、社区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活跃度以及服务质量将大幅度提升,志愿服务内涵也将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通讯员 岳青 本栏统筹: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