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功有几个条件,有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有驾驭这个平台的能力;要有人说你行,而且说你行的那个人要行。”这是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受邀在山西长治学院做学术报告时讲的一段话。那一年,傅云洁还是学校历史专业的一名学生,而这段话却让她受益至今。
大学期间,傅云洁在创业的路上也做过不少尝试。倒腾过水产、开过网店、做过微商,不过在她自己看来,这些最多算是积累经验。也就是从那时起,傅云洁的心底就埋下了创业的种子。2012年大学毕业后,傅云洁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做出了到农村去种地的决定。
凭着性子里那股子倔强,傅云洁最终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并且还争取到了家里1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内心里的激动与欣喜持续了很久。2014年,傅云洁正式就业了,职业就是农民,而且还要做新型职业农民。
“头一年的日子最苦,要在村里流转土地,想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整两个月时间,傅云洁顺利地流转到了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镇6个村的2000多亩土地,并注册成立了湟中志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二年一开春,傅云洁就早早备好了化肥、燕麦种子,顾好了当地的种地能手。转眼就是收获的季节,正当2000多亩燕麦等待丰收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彻底毁掉了傅云洁的希望。
掉完了眼泪,创业的路还要接着走。她给素不相识的湟中县县长写求助信,恳请对一个立志当农民的小姑娘给予支持。事情很快有了结果,县里通过财政和救灾补助支持了6万多元,帮助她挽回了损失。
傅云洁很快意识到,创业光有勇气和胆识是不够的,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她说:“老话说得好,‘一辈子学不出一个庄稼人’。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不仅要具备传统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光要靠经验种地,更要通过科学技术来创造效益。”
基于这样的思考,傅云洁开始一边向当地农民请教燕麦种植经验,一边向当地草原站和省里的饲草科技创新平台的专家们学习科学种植技术。2015年,湟中县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傅云洁积极报名参加。她是所有学员里最年轻的,也是学历最高的。傅云洁说:“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这个词的深意。之前朋友、同学问起自己什么职业,我都回答‘种地的’,现在我可以告诉他们,我的职业就是农民。”
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让傅云洁对创业充满了信心。接下来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傅云洁的创业之路渐入佳境。志宏种养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正轨,燕麦饲草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合作社每年的饲草产品都会销售一空。现在合作社开拓的市场已经覆盖到了河北、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傅云洁的燕麦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换来了大家对她的信任、认可与称赞。有主动上门打工的,有主动流转土地的,因为他们都清楚,傅云洁虽然年纪小,但却是一个说话算话,从不拖欠工资,从不拖欠土地流转费的“好老板”。除了这些,傅云洁还收获了母亲的支持。她的母亲也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前不久,傅云洁在青海省百名“新型职业农牧民典型”表彰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总结了这几年的创业心得。在发言的结尾,傅云洁说,如果以后还有人说咱们农民“土”,那他们就是真的“土”了。
本报记者郜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