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被宣布“功能性灭绝”11年后,仍有一群人在执着寻找白鱀豚

2018-06-08 17:58:00

  长江真的永失“江神”?他们不相信

  被宣布“功能性灭绝”11年后,仍有一群人在执着寻找白鱀豚

  焦少文半按着快门,从600毫米定焦镜头的取景框里盯着江面,已经足足1个小时。

  这位曾在西藏服役的老兵笑称自己“枪法不错”,他此刻瞄准的不是“猎物”,而是所有人都期待的惊鸿一瞥……

  一张疑似白鱀豚的照片

  因为一张照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迟了宣布白鱀豚野外灭绝的时间

  焦少文退伍后成为一名生态摄影师,擅长拍鸟。这次是焦少文首次尝试拍摄野外水生动物。

  困难超出他的想象:拍鸟还有规律可循,如果拍水生动物,等看见之后再举起相机,往往就来不及了,所以更需要运气。

  2018年4月18日13点50分左右,在安徽铜陵芜湖江段,3头江豚出现在焦少文的视野中。在它们左后方大约50米处,突然有一头青白色的动物出水,但他没能抓拍到。

  焦少文有些懊恼,在西藏留下的雪盲症也让他的眼睛感到不适,但他选择沉住气继续等待时机。

  几十秒之后,这个物体再次浮出水面。“咔嚓!”焦少文果断按下了快门。

  这次民间考察活动是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旗下的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发起,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阿拉善SEE出资支持的,环保志愿者、淡水豚研究者与摄影师共同参与,旨在找到白鱀豚依然存在的影像证据。

  焦少文按下快门的时候,李新元已经盯了2天,有些疲惫。看到照片,李新元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从照片上能看到白鱀豚标志性的形态学特征——细长的吻部和额隆。

  他当即认定,焦少文可能拍到了白鱀豚。

  李新元是华元渝的学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还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华元渝就带领弟子们开展白鱀豚行为及种群规模研究。年近80岁的华元渝是中国最早研究白鱀豚的学者之一。

  为防止照片外泄,活动组织者特地坐火车赶到上海,把照片亲手交给华元渝鉴定。他和李新元的判断完全一致。

  此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王丁还不知道这张照片的存在。令他忧心的,是5天之后在斯洛文尼亚召开的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科学委员会年会。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鲸类专家组成员和中国首席白鱀豚保护专家,王丁被特邀出席。同样被邀请参会的还有IUCN鲸类专家组主席兰迪·里夫斯。

  王丁已不记得这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第几次希望明确宣布中国白鱀豚野外灭绝了。他曾多次以民间仍有疑似目击为由,拒绝签字。“国际上既是想反映物种真实状况,也是想作为一个警示。”王丁说。这确实是一个大大的警示。如果白鱀豚宣布野外灭绝,将是50年来灭绝的第一种大型脊椎动物,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鲸豚类动物。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将“白鱀豚宣布功能性灭绝”列为世界年度十大人为灾难之一。排名第一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2017年,面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又一次动议,王丁表示等年底组织一次长江大考察之后再做决定。然而,这次考察依然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身影。

  “情感上我不愿意承认白鱀豚野外灭绝,科学上也不排除仍有极少数个体存活,所以感性和理性我都不能同意这个动议。”考察之后,王丁在给兰迪·里夫斯的邮件中表示,“希望面谈”。

  就在出国头一天,企业摄影家基金负责人带着照片,在章贤的陪同下来到中科院水生所。章贤是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程师,专业从事白鱀豚保护生态学研究多年。

  王丁看到照片,眼前一亮。他当即表态,“这是一张疑似甚至高度疑似白鱀豚的照片,但无法百分之百认定。建议暂时不要向社会公布,防止引起不必要的争议,这对保护工作无益。”

  于是,王丁带着这张照片去了斯洛文尼亚。

  一开始,章贤的看法与王丁基本一致,他也认为高度疑似。遗憾在于,照片中白鱀豚标志性特征之一的背鳍还不够清楚。

  事实上,焦少文拍摄的这张照片已足够清晰。章贤给《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展示了近百张上世纪90年代他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白鱀豚照片,难有一张能完全展示白鱀豚的全部特征。

  5月中旬,章贤再次发声。他在认真研究照片原图后,认为可以排除此前的疑点,确认这就是白鱀豚。

  尽管众说纷纭,有一个事实显而易见:这张照片正是仍有白鱀豚个体可能存活的有力证据。在王丁的斡旋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迟了宣布白鱀豚野外灭绝的时间。

  如今,淡水豚保护的研究学者、环境志愿者逐渐形成共识:搁置争议,改善长江生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白鱀豚实施就地保护。“说‘保护’已经来不及了,应该说‘抢救’。”华元渝说。

  不舍不甘却无奈

  白鱀豚成为濒危动物的同时,研究人员都变成了“濒危动物”

  尽管早在大约公元前200年,中国的古辞书《尔雅》就收录了“鱀”字,但中国科学家正式开展白鱀豚领域的研究,却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

  东晋郭璞在《尔雅注》中,对“鱀”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

  197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在加拿大召开“小型鲸类国际会”,在白鱀豚一栏中还是“unknown”(情况不明)。多数国人也只能从古籍中想象白鱀豚优雅的身姿。

  1978年,中央收到外国专家的申请:长江两种特有的鲸类外界知之甚少,希望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在得知“中国尚未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后,在中央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当年10月组建了白鱀豚研究组。不久,中科院又成立了白鱀豚研究学术协作组。

  一则消息令所有人欢欣鼓舞。1980年初,一头白鱀豚在湖南城陵矶搁浅后被渔民捕获,送到了水生所。这头幼年雄豚被取名为“淇淇”,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鱀豚。在此之前,水生所在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只有标本和尸体。

  1982年,43岁的华元渝还在水生所主攻生态数学模型。在白鱀豚研究组负责人陈佩薰的邀请下,华元渝被借调进组。

  “跟渔民同吃同住,每天起早贪黑,太阳晒脱了几层皮”,华元渝这样形容那段日子。正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和野外实地调研,华元渝渐渐摸索出了多船并行法、声驱网捕法、照相识别法等一套野外研究白鱀豚的有效手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培养了一批可以实战的渔民队伍。

  就在同一年,水生所希望招一个开展声学研究的人。刚刚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的王丁,机缘巧合下来到这里,开始从事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为给“淇淇”配对,水生所在1986年等来了捕豚指标。4年的厉兵秣马,华元渝训练指挥的渔民捕豚队顺利完成任务,于当年3月31日成功捕获一头成年雄豚“联联”和一头幼年雌豚“珍珍”。

  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实施有计划活捕白鱀豚的大型科学实验,华元渝被认定为“作出重大贡献”。王丁也参加了这次捕豚行动,正是他和几位渔民一起,跳入江中合力将白鱀豚抬上渔船。

  那一年的10月底,第一届“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科院水生所召开,陈佩薰作为中方代表提出白鱀豚保护的三大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那时学界普遍认为白鱀豚已经不多,也就300头左右”,王丁回忆,“就地保护当然是最核心的,但是考虑到长江发展和生态恶化的趋势,我们提出了迁地保护以求把物种保留下来。虽然不可能通过人工饲养和繁殖来拯救一个物种,只要三者相互支撑,总有一天白鱀豚能够返回长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长江生态的恶化,没有人想到这些希望竟在短时间内一个个破灭。

  章贤考进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那一年,正好是发现“淇淇”的同年。大二的时候,一部关于“淇淇”的纪录片,让章贤与白鱀豚结下不解之缘。

  1985年,在国家环境保护局(生态环境部的前身,当时归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关心指导下,安徽计划在铜陵建设白鱀豚养护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章贤在1986年应召调入白鱀豚养护场。一年后,华元渝从水生所调往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并根据学院安排,前往铜陵协助白鱀豚养护场的建设。

  刚毕业不久,就能跟随国内白鱀豚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学习、调查,又是自己热爱的事业,章贤现在回味起来都觉得兴奋和自豪,工作也百分之百地投入。遗憾的是,从此之后,此前相对顺利的白鱀豚保护之路变得困难重重。

  1988年,计划与“淇淇”配对的“珍珍”在被捕获911天后死亡,尚未性成熟。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石首天鹅洲正式成为国家级保护区——这里现在是江豚迁地保护的乐园,实际上最初是为保护白鱀豚建立的。这一年,白鱀豚还成为中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吉祥物。

  天鹅洲唯一生活过的白鱀豚,是1995年在长江捕获的。但在1996年的洪水中,这头白鱀豚触网而亡。

  1994年底,铜陵白鱀豚养护场通过预验收后,也拿到了捕豚指标,甚至争取到专项资金购买了两条快艇。1996年春,章贤参与指挥的捕豚队成功将三头白鱀豚围在网内,意外的是,起网时渔网被江底的礁石划破了,捕豚行动失败了。

  这是铜陵白鱀豚养护场最后一次捕豚行动。“这次失败对我们打击很大,后来白鱀豚越来越少,跟踪难度太大,经费和人员都越来越吃紧,我们就把工作重点转向了江豚”,章贤说。

  1997年开始,由农业部领导,水生所作为技术主持单位,连续3年对白鱀豚进行大规模监测。1997年发现了11头次白鱀豚,1998年5头次,1999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头次。

  王丁没有想到白鱀豚数量骤减速度如此之快,他认为,一方面是当时长江保护尚未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恶化趋势难以扭转;另一方面,淡水豚保护的人力、经费投入也捉襟见肘。

  白鱀豚成为濒危动物的同时,研究人员都变成了濒危动物。华元渝感到学院人事复杂,白鱀豚学术研究频频受到钳制,开始转投河豚鱼领域;李新元下海了,经营起一家旅游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铜陵白鱀豚养护场甚至发不出工资,给豚池换水都困难,几经周折后江豚被全部放生。1998年,章贤办了停薪留职。

  在他们看来,这些变化给自己与白鱀豚画上了不舍又不甘的“逗号”。

1 2 共2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奋斗·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心大埋怨少,脸小吃八方” 时隔15年陈坤颜值依旧在线

      倏忽十年,陈坤携新作——年代谍战大剧《脱身》回归小荧屏,并首次在电视剧中挑战一人分饰两角,拥有“盛世美颜”的“大乔”乔智才与“小乔”乔礼杰,吊足观众胃口。

  • 唐正东:告别球员生涯

      唐正东曾经是CBA的一个标志性的球员。在唐正东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他曾经夺得过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并且在江苏队还杀入过总决赛。只是很可惜的是,唐正东后来受到了伤病的影响,他的场上时间与作用也在逐渐下降。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俞敏洪:自强也是一种习惯(图)

      有人问俞敏洪一年读100本书是怎么读完的,他总是回答:“我养成习惯了,每天如果不读书,我是睡不着觉的,必须有书放在枕边,我才能睡着,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 宋军:做SUV要瞄准最强对手 再超越它

      宋军透露,新远景SUV还将与顾家家居展开跨界合作,携手打造“理想家年华”计划。从6月1日起,双方会在各自的线下门店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向更多家庭传递幸福能量。同时,吉利还将发起“回归家庭,陪伴家人”的倡议,号召更多父母关注亲子时光,共同构建用户的幸福美好生活。他认为,此次合作意味着“新远景SUV将幸福的内涵再次丰富、升华”。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