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寻子店”里的16年寻子路

2018-06-15 07:34:09

夜幕降临,“寻子店”的灯亮了。店主希望灯能照亮孩子的回家路,也能给其他家庭带去希望——

“寻子店”里的16年寻子路

闫志勇夫妻和他们的“寻子店”。 本报记者 刘友婷 摄

  刘友婷 本报实习生 周美霖

  “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白云变得柔软……”6月5日傍晚,“寻子店”门前的摇摇车“唱”起了儿歌。

  随着轻快跳动的音符,冯梅的思绪回到了16年前。在一家超市门前,4岁的儿子闫乙人吵闹着要坐摇摇车,冯梅答应他学会“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就可以坐。

  46岁的冯梅与丈夫闫志勇同龄,夫妻俩在深圳罗湖区清水河新村守着一家名为“草埔·寻子店”的便利店已有9年。

  “寻子店”的所在地,正是16年前儿子闫乙人的丢失之处。

  半小时工夫,儿子就丢了

  便利店在城中村里显得格外醒目。

  草绿色的招牌上写着“草埔·寻子店”,招牌左侧有一张闫乙人4岁的照片,底部还附上闫志勇的手机号码。

  6月5日6点50分,冯梅从“寻子店”的阁楼爬梯子下来,开门营业。工作日早晨7点多,会有一群到对面小学上学的孩子来店里买零食。幽暗的阁楼上堆着一些杂物,一片小空地上铺有毯子,放着枕头。这便是这对夫妻的床。

  闫志勇夫妇来自四川广安市武胜县,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深圳打工,在电子厂做计件工人,跑过化工厂销售业务。1997年的农历8月26日,儿子闫乙人出生。1998年,夫妻将1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后来,闫志勇夫妇开了一家打印店,做起了小生意。经济条件好了一点后,他们想念孩子,就把3岁的儿子接来深圳上幼儿园。幼儿园就在便利店侧门的对面,如今那里已变成了小学;而便利店正门对面正是以前的打印店,如今已拆迁走了。

  “第一天上幼儿园时,闫乙人躲在教室门后哭,不肯坐到座位去。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冯梅自言自语道。

  16年前的1月22日下午4点30分,老师将闫乙人送到打印店门口。进门后,闫乙人将书包随手扔到店铺角落,跑到楼上拿了玩具,向爸爸要了一元钱去买雪糕。

  下午5点半左右,冯梅上楼准备洗澡时,在二楼阳台看见儿子蹲在路口玩沙子,还向他喊道:“别玩了,早点回来吃饭。” 孩子应了一句:“好。”

  不承想,这竟是她和儿子的最后一次对话。

  闫志勇回忆,儿子在幼儿园门口玩了一个多小时后,又跑到隔壁的朋友家楼顶玩耍。晚上6点多,准备吃晚饭时,冯梅像往常一样在巷子口喊儿子回家吃饭,却没有回应。

  那天晚上,闫志勇夫妇、闫乙人奶奶还有邻居在寒风中寻找了一整晚,却人影全无。闫志勇赶紧到辖区派出所报案,却因走失不足24小时,派出所无法立案。

  无奈,闫志勇只好回到打印店,找出闫乙人的照片,写清楚孩子的穿着与特征,四处张贴寻人启事。

  学校门口的一位店老板曾告诉冯梅,当天6点左右,他看到闫乙人和一个身穿校服的男孩一起走了。但那个男孩是谁,他们一起去了哪里,至今无人知晓。

  “明知是骗子,还是想去碰碰运气”

  “16年过去了,门前新栽的小树已长成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榕树。”冯梅感叹道,若是闫乙人还在,已经21岁了。

  这些年,冯梅常常陷入自责,“之前孩子好多次哭着吵着要回四川老家,要是当时送他回去就好了。”

  16年来,闫志勇夫妇从没有停止过寻找儿子,但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破灭。

  寻人启事登报后没几天,有人打电话称看见一老人带着一个小孩在广州天河体育馆附近乞讨,小孩像是闫乙人。闫志勇夫妇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赶去广州。然而,在对方所说的地点附近蹲守、寻找了三四天都没看到孩子。

  2003年,深圳警方破获了草埔一特大拐卖案,10多名失踪被拐儿童回到父母怀抱。据媒体报道,当年草埔、泥岗等城中村常有报案称孩童丢失。警方调查发现,被拐儿童大部分为男孩;犯罪团伙利用自己的孩子哄骗其他儿童;被拐儿童都是外来打工人员子女。

  特大儿童拐卖案的告破让闫氏夫妻震惊——犯罪团伙的主犯竟然和他们曾住在一个单元楼。

  “当时想着这些人被抓住了,别家孩子也一个个找回来了,我儿子也会回来的。”冯梅的眼眶红了。但闫乙人还是没有找到。

  闫志勇说,他经常接到电话称闫乙人在他那儿,拿钱去就能领回,可“明知是骗子,我还是想去碰碰运气”。

  2008年5月,闫志勇接到来自石家庄的一个电话,对方把闫乙人的体貌特征描述得很详细,称孩子在他那里养了6年,叫闫志勇来确认。2008年5月4日来到石家庄后,对方让闫志勇先汇一万元到账上,才能见到儿子。

  “还是同样的套路。”闫志勇知道自己又受骗了,希望之火再次被浇灭。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对方所知道的全部信息,自己都在寻子网上发布过。

  帮助家庭团聚的小小驿站

  冯梅在便利店的一个角落拿出一个打着结的黄色塑料袋。这个塑料袋藏着夫妻俩对儿子的所有思念:几件孩子幼时穿过的旧衣服、一双黑色圆头小皮鞋、登过寻人启事的报纸,还有一沓泛黄的旧照片。想念儿子时,翻看这个塑料袋成了冯梅10多年来的习惯。

  闫乙人的右耳背因童年被烫伤,留下了豌豆般大小的疤痕。每次有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店里买东西时,冯梅总忍不住留意对方的耳背处,“不知道10多年过去了,这个疤痕还在不在?”

  闫乙人走失后,为了让家中老人不再沉溺在悲痛中,冯梅冒着高龄产妇的风险又生了3个孩子。但这对夫妻再也没有勇气将孩子带来深圳了。4个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

  长大后,大女儿闫娇渐渐明白父母的苦衷——因为已经丢了一个孩子,他们不敢把孩子带去深圳抚养。可因为要等待那个丢失的孩子,他们又不忍离开深圳。

  “在原地守了16年,只为见上儿子一面,看看他过得好不好。”冯梅说。

  草埔附近居民都听过闫家寻子的故事,常有热心人问闫志勇夫妇,准备等到什么时候。“等到娃儿20岁,就不等了。20岁他该记起来的东西都记起来了,会找过来的话也找过来了。”夫妇俩曾这样想。

  如今儿子21岁了,闫志勇改变了主意。他想等到儿子成家当了父亲,理解了父母心情后,应该会回来看看。

  “我会守在这儿,一直等下去,直到我动不了的那天。”闫志勇的眼神异常笃定。

  除了方便找儿子,闫志勇夫妇希望“寻子店”也能成为帮助家庭团聚的小小驿站。他们不希望其他父母也经历失子之痛。这对朴实的夫妻总留心观察来店里的小孩,若像离家出走的,他们会帮忙联系家人;若像是被拐小孩,他们会报警。

  2015年某个夏日,有个14岁小女孩来到便利店想买东西吃,但身上并没带钱;她借了电话拨通后又挂了。“直觉告诉我,她应该和父母闹别扭了。”闫志勇说,经过询问,他了解到小女孩离家出走,从广东揭阳逃学来到深圳。由于担心她离开店后不跟家人联系,闫志勇努力劝小女孩留在店里,并帮其联系了家人,告知详细地址,让家人尽快来把孩子接走。

  夜幕降临,“寻子店”的灯亮了。这家便利店营业时间特别长,每天都到凌晨2点多才关门。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奋斗·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罗方顺:“牛人”开创“牛事业”

      罗方顺出生于1974年。由于家庭贫困,他14岁就辍学了。15岁那年,父亲意外身亡,这使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后来,罗方顺只身去广东打工赚钱,在深圳一家食品加工厂干了10年。

  • 郑荣昌:“跨界”是我的人生标签(商界传奇)

    “跨界整合资源是符合未来中国‘一带一路’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他为中国留学生指明了出路,“你要跟国家政策密切配合,‘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是医疗、能源、城镇化,‘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是体育、教育加文化,这些领域都大有可为,挑选一个与此相关的专业,刻苦钻研下去,回国不愁没有工作机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