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巧致富:“绣娘”刘玉清的新生活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7日电(记者梁文雅)从家庭妇女变成家里的“顶梁柱”,心灵手巧的刘玉清靠刺绣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家住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葛根敖日都嘎查(村)的蒙古族人刘玉清,今年34岁。只有小学文化的她,从结婚起就很少出家门,也很少跟人交往,做做饭、带带孩子、纳纳鞋底,便是她所有的生活。
虽然家里有40多亩地,但由于患有先天性腰肌萎缩,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下田种地。那时候,一家5口人,全靠丈夫种玉米维持生计。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有1万块钱的收入,赶上旱季,吃饭都成问题。
住在老人留下的土坯房子里,屋里到处都是裂缝,每逢外面下雨,家里也跟着“下小雨”。种地养猪,吃喝还行,除此之外,别说自己穿,就是给孩子买衣服、交学费,都紧紧巴巴。
2016年,她被纳入科右中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推进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扶贫,科右中旗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模式,由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和瑞祥刺绣扶贫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立了刺绣基地——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培训农村牧区贫困妇女通过一技之长来脱贫致富。
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席杨福林介绍,目前已经培训农牧民10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95人。刘玉清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底,刘玉清第一次参加刺绣培训,立刻激发了她的兴趣。2017年3月,她正式成为“绣娘”,月收入达到3000元。这是她人生中赚的第一份钱,让她既欣喜又激动。“从来没想过能靠自己的双手挣到钱。”
那时,正逢两个孩子开学。小儿子上幼儿园小班,学费600元;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学费900元。剩下的1500元,她给公公买了二两酒,给丈夫买了新衣服,也第一次给自己买了护肤品。当记者问到用了护肤品是不是比以前更美了,她羞涩地点了点头说:“那应该是的。”
刘玉清勤奋上进,一年多的时间,她参加了几次培训,从初级“绣娘”一路考到一级“绣娘”,月收入能有4000多元,也摆脱了贫困。
杨福林介绍,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还带动了52名大学生创业,他们有的负责联系订单,保证“绣娘”们能连续接单;有的负责寻找刺绣老师,免费给贫困户妇女进行培训。
“这个活儿特别适合我,既不费体力,又不用出门。绣花针、线、布料、图纸这些,都是大学生买好了给送上门,等我们绣好了,他们再上门来收。”刘玉清说。也正如杨福林所言,刺绣扶贫真正实现了当地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增产增收。
比起过去,刘玉清说现在的自己改变了很多。随着与人交流的增多和自信的提升,她越来越会说话了,胆子越来越大了,见识广了,素质高了。她希望未来能走出去,到外面的大城市去看一看。
正如她绣出的每一朵绽放的花,她也正在绣出自己绽放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