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她身边
图一:在苏州永鼎医院病房,郑勇涛(左)和龚雪娟在一起(7月21日摄)。
图二:在苏州永鼎医院病房,郑勇涛给龚雪娟端上她爱吃的蒸面(7月21日摄)。
图三:在苏州永鼎医院附近的菜场,郑勇涛(左)在买菜,准备给龚雪娟做午饭(7月21日摄)。为了保证龚雪娟的营养,郑勇涛每天都去菜场买新鲜的食材,学着做龚雪娟爱吃的饭菜。
图四:郑勇涛在展示部分以前来苏州看龚雪娟的往返火车票(7月21日摄)。
江苏苏州永鼎医院,住院部2号楼,上午9点半,医生开始查房。
八楼血液科通往病房的门紧闭,家属们聚集在电梯口等候。24岁的安徽芜湖小伙子郑勇涛靠在墙角,不断地刷着筹款的手机软件。门内的一间病房,来自阜阳的22岁的龚雪娟躺在隔菌的病床上,刚刚结束第二次化疗,等待接受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手术。
“命运之神”任性地开闭着希望之门,捉弄着这对“90后”的“有情人”。
2017年5月,在北京上班的郑勇涛到苏州出差,为一家手机专卖店维修交换机,第一次见到了在店内当导购的老乡龚雪娟。郑勇涛对眼前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孩一见钟情。再远的距离,也挡不住对心爱姑娘的思念。跟许多异地恋的故事一样,那叠泛旧的北京、苏州往返的车票,就能让人感受到那时生活的美好。男孩拍下许多照片,打印出来,摆成“我爱你”的字样;他们相约去南通看海,踩着软软的沙滩,听大海的声音……
“短暂的总是浪漫”——郑勇涛的朋友圈突然伤感起来。原来,因为距离的原因,龚雪娟的家人对这份感情并不看好。“在农村,我们这样的年纪也不算小了,我不想拖着他。”龚雪娟告诉记者她当时的想法。这段不被父母祝福的感情慢慢降温,两条相交的“线”慢慢“平行”。年轻的心躲在冰冷的手机屏幕后面,通过朋友圈默默关注着彼此的生活。
今年的5月5日,郑勇涛在朋友圈看到女孩展示的血象单,再次拨通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电话。“急性髓系白血病”,郑勇涛懵了。“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要去照顾她。”——5月6日,郑勇涛坐上了那趟久违的列车。
陪着她化疗,看着她美丽的脸庞慢慢憔悴,头发慢慢掉落;从病房到菜场,哪条路最近,郑勇涛了然于心;她消沉了,讲笑话逗她乐,陪她手机游戏“开黑”;困了,就在床边的椅子上,靠着墙睡会儿。为了更好地照顾龚雪娟,郑勇涛申请派到了南京分公司。正好项目没有启动,这段时间,郑勇涛日夜陪着她。
在医院拥挤的公共厨房,郑勇涛学着做龚雪娟爱吃的蒸面,上面满满地盖着一层豇豆、肉片。他细心地在病床上支上小桌板,再转过身去,在窗台边上盛面。看着忙碌的郑勇涛,龚雪娟眼里满是爱意。“一开始我拒绝,这可是白血病啊,再说已经分手了,对他不公平。”龚雪娟坦言,“经过这么多天的朝夕相处,我只祈祷上天,让我好起来,做他的新娘。”这些,龚雪娟的妈妈都看在眼里,“心里早就把他当成了一家人”。
所幸的是,龚雪娟正在读高中的弟弟和她骨髓配型半相合,能为她提供造血干细胞;龚雪娟的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初步定于8月上旬接受手术。然而巨额的费用压得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家庭喘不过气来。郑勇涛的几万块积蓄以及龚雪娟家里的存款、爱心人士的捐赠在前期治疗已经花完。
“等病好了,小涛说要带我去看电影,去逛街;还要去大理、去草原,看那些没有看过的风景。”龚雪娟在病床上憧憬着。
本报记者季春鹏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