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内收藏的红色文物。光明图片
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虎山路原文武学校,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吕梁山革命博物馆。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有两个标签:一是由个人力量创办,二是纯公益性质。
创办这个博物馆的人,也是博物馆的馆长,名叫高宇峰。说起他创办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初衷,要追溯到2016年。
高宇峰有个特殊的爱好——习武。对于习武之人来说,刀剑是少不了的。因此,高宇峰收集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冷兵器,并于2014年5月创建了吕梁古兵器博物馆。馆里设立有抗战展厅,展出着红军和八路军使用过的大刀和手榴弹、吕梁民兵自制的各种地雷以及缴获的日本军刀,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是贺龙元帅使用过的大刀。
让高宇峰始料未及的是,这个抗战展厅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单位、学校将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居然有很多红军、八路军、民兵的后代慕名前来——有的是为了捐赠红色文物,有的是为了提供红色文物信息,还有的是为了讲述父辈或者亲人的抗战故事。一时间,高宇峰居然收集到了上万件的红色文物。这些事情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萌生了创办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想法。
2016年5月,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展品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吕梁革命先驱的一万余件红色遗存,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能够真实反映吕梁革命老区历史的活的教科书”。
虽然刚开馆时文物很多,但是有个共性问题:故事太少。都说岁月失语,唯物能言。于是高宇峰开始围绕与文物相关的人和事展开研究。这一研究是极其困难的,既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还要寻找与之相关的人物。有时候,找到人了,但是所说与史实不符;有时候,找到文物了,但人物线索又断了。面对这些困难,高宇峰能做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只要有所闻,马上出发前往。
就这样,他几乎跑遍了吕梁的沟沟岔岔,走过全国各地的山山水水,曾因一件文物而“踏破铁鞋”,也曾因一个线索而彻夜难眠。
就这样,靠着一份执着,捧着一颗初心,一张张破旧的桌椅、一盏盏黯淡的煤油灯、一件件布满补丁的军大衣、一双双寄托深情的“千层底”、一枚枚笨拙可爱的地雷、一幅幅老旧发黄的照片、一把把不再铮亮但依旧威武的大刀……它们跟随着高宇峰的步伐,走进了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静静地躺在展柜里,挂在墙壁上,裱在相框里,向世人诉说着吕梁这片红色热土曾经的烽火岁月。
从2016年开馆至今,年近60的高宇峰已经数不清自己讲解了多少次、接待了多少人。但是根据馆内工作人员小刘统计,仅仅从2018年1月至今,参观人数已达12000人次。
馆内所有的藏品都是高宇峰多年来的心血,他爱它们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但是,他先后向兴县晋绥革命纪念馆、临县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纪念馆等捐赠珍贵文物338件。这既是一种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无私奉献。
采访结束时,一个电话让高宇峰欣喜万分,原来是突然有了吕梁英雄王云祥的线索。第二天一早,他又将继续踏上自己的红色文物保护之路。
(本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