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这个村,人人都是“梵高”

2018-09-19 10:20:27

  据说27岁才拿起画笔的梵高是满脑子幻想无从表达才选择了绘画。1994年,一场大水席卷深圳,港商的油画厂里漂出了梵高、莫奈的诸多仿作,水退后全埋在泥里。周永久兴奋地跳到地里,把它们捡回去洗净、晒干,打算回老家吹嘘说是自己画的。一张张晾时,他发现这些画好看,想学,于是抽空就练,过年都不回家。

  一年后,广交会上来了订单,恰是他从泥地里捡来的那些图案。过了快两年,他才知道那是仿梵高、莫奈的画。

  “感谢梵高,不只养活了我,也养活了(大芬村)那么多人。”赵小勇自觉比100多年前的这位大师运气好太多。

  他凭着这份营生在深圳和老家都买了房子,有了车。甚至2008年金融危机,大芬村生意严重受挫,他也意外迎来了在荷兰梵高美术馆门前开纪念品商店的客户。对方不仅给他提供了几年稳定的订单,还邀请他去欧洲参观。

  2014年欧洲之行,他戴着墨镜,余海波等人跟拍纪录片,欧洲人以为他是大明星,来和他合影。博物馆的管理者听说他专画梵高,给他竖大拇指,还安排出独享的参观时间。

  赵小勇终于看到了梵高的真迹,金色的麦田近看呈现出实物般的淡灰,每一幅画的油彩都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厚,层次却更丰富。他发现梵高的画充满了色彩的渐变和细腻的笔触,“看不到半点抑郁,全是热爱和乐观。”

  他在梵高作画的咖啡馆支起画架现场作画——把手机对准天空,屏幕中就是梵高笔下荷兰天空的颜色。这一场“觉醒”般的经历令他成了《中国梵高》的主角,有了更大的名气。

  周永久不太明白,余海波明明拍摄自己的时间更久,为何自己成了配角。他自嘲运气“没那么好”。2000年他事业顺风,却被合作伙伴欺骗,卷走了60万元。为了不总被村里做画框、卖画布的店家追债,一度带着徒弟搬出了大芬村。

  2015年,朋友开发龙华区的楼盘,对外每平方米1万元,给他卖6000元,还说先付20万元首付就行。坚信买东西要全款的周永久拒绝了,于是再买不起房子。现在他们一家五口住租来的房子,3个孩子睡一间卧室。

  他没有积蓄,收入只够应付花销。当年的朋友都过得好,他一度羞于见面。即使在今天的大芬村,狭窄的过道里依旧摆满了油画,它们被称为“画墙”,是开不起画廊的人们最后的归宿。据报道,2008年大芬村最火红时,也有80%的画工挣扎在贫困线——他们中很多人在这些间隔一两米的缝隙里,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头上垂着散乱的电线,再在街边支个画台,拉上电灯,挨着馄饨摊,或者泔水桶。

  赵小勇后来因为工厂“无聊”来了大芬村,师傅是位画了一辈子梵高的老人。这位老人几乎有着梵高一样的性格——孤僻、酗酒、难以捉摸。他坚持画要精细,不肯大量复制,因此贫穷,妻子都弃他而去。2015年因肺癌去世时,他独自一人蜗居在小屋,血吐到床上,手边没完成的《麦田与乌鸦》恰是梵高死前最后一幅画——过了很久,听不见咳嗽声的邻居才发现他的遗体。

  “最幸运”的赵小勇也在感受动荡。欧洲的博物馆馆长问他“有没有自己的作品”,他心里一颤。看到梵高的真迹,他在画前一遍遍嘀咕“不一样”——过去参照的画册全都有细微的失真,他感悟的笔法大多错了。回国后,他立刻凭记忆临摹了一幅梵高的画,确实不一样了。他至今珍藏着这幅画,3万元都不卖。

  他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能不能成为真的艺术家?真的被人欣赏?”他清楚放弃临摹就没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不知道梵高那时是否坚信自己作品的价值。他没有答案。

  时代

  在大芬村,很多人是被时代推着改变的。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大芬村订单量暴跌60%,人力与原料价格上浮,还陷入与福建友商们的竞争。

  今天的深圳,大芬村不再是主角,在呼啸的快轨和高楼林立里,它显得格格不入。村里五颜六色的小楼被大厦包围,地图上周围路况时常呈现黑红。汽车的喧闹里,村里很难听到画笔和画布摩擦的声音——做画框的店家们毫无顾忌地用电锯发出轰鸣;油画村入口的标志性雕塑被路障围了起来,铁锹电焊在施工。

  境外的客人们不再阔绰了。香港人来周永久的店里,渐渐过了千元就嫌贵;直到2010年,还有加拿大和黎巴嫩的客商打听仿画的价格,周永久报了价,对方直喊“NO”。暴脾气的周永久急了,回敬更多“NO”,赶走他们。

  大芬村临摹复制的历史在境外客商心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低端印象。前两年,日本电视台还以“低劣”之类的主题报道大芬村,引发了画师们的抗议。一位大芬村的贸易商说,她给日本客户报几百元的价位,可对方不满意,非觉得大芬村的画就值几十元;全球客户从网上询价,普遍还想要便宜货——时间长了,嫌烦的她编了价目表,直接复制粘贴。最终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回信,问的常是“能不能再便宜点”。

  失落感席卷着他们。在荷兰,赵小勇发现“大客户”的店原来就是个杂货铺,自己的画和五颜六色的衬衣、玩偶摆在一起。他沉默地站在店里,外国客人就在身边一件件翻扯。他对着镜头嘟囔,“我以为他的画廊很高档。”

  金融危机也影响了周永久,他的徒弟们散了,大多转了行。闲下来的他反倒有时间琢磨画。他想画点不一样的向日葵,记起了自己当年在哈尔滨学的刀功。他把梵高的仿作和自己试验的新画挂在墙的两边,自己跑到远处看,越不同,心里越得意。直到某天,一个意大利人指着他原创的向日葵说“好”,要花260元买,当时梵高的仿作只值大约100元,他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

  周永久从此再没做仿画,原创作品现在能轻松卖到上千元的价位。他发现人们愈发喜欢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他满意的状态——轻松、市场认可,又是自己的表达。不少老画师以此为出路。

  赵小勇也试着改变。他很早就有去荷兰观摩梵高真迹的想法,妻子一直不同意,觉得订单做不完,家里又需要钱。两个人总在阴暗的家里吵,争执往往被窗外呼啸的地铁打断。等他真去了荷兰,看到梵高的画,忍不住就把脸凑上去,盯《向日葵》足足10分钟,“我画了梵高20年,比不上这博物馆里的一件作品。”

  他迫切地想了解梵高,崇拜他,进而想到自己。他在夜里顺着梵高生活过的街道走,告诉身后的朋友小点声,别把他老人家吵醒了。纪录片《中国梵高》里,他去梵高的墓地参观,突然想到要拜师——没有三炷香,他点了三根烟,用几个青苹果垒在梵高墓前。他发现自己几百元售出的画,在荷兰的纪念品商店卖约4000元人民币;喝多了,他喊着要“把我的心态讲给梵高听”,然后吐了。

  去荷兰前,听从朋友的建议,赵小勇一度去浙江宁波的家居城里开了画廊,专卖面向有钱人的高档装饰画。那是笔不错的生意,一个月开张几单就是几万十几万元的收入。可他心里不舒服,自己成了商人,只需进货,不再画画;商城里的人也在商言商,开始给他好的门面,后来就把他往角落里赶,没觉得他做的是“艺术”,没有尊重。

  从欧洲回来后,他有冲动,想再接近梵高,突破自己。他说,自己梦里见到梵高,大师问他“小勇,你现在画我的作品怎么样了”。他大喊:我已经进入你的状态了。然后伸手去抓,惊醒了。这种夜晚会让他难以入眠,满脑子是梵高。

  赵小勇后来在宁波高新区的写字楼租了一间画室,整座楼空荡荡的,有些阴冷,他闲时在里面孤单地画,用强烈的热情画精细的高仿。可状态不对,心很烦,一个生意的电话就能打断思绪,不在大芬村那种大家都吵着画画的氛围里,他反而静不下心。

  最后他完成了6幅自己满意的高仿作,“像到不能再像。”但放到市面上卖,依旧是几千元。买家觉得再好也是临摹,“不知道画师背后的激情。”他有些心灰意冷。

  赵小勇的家里原本挂着一张仿制梵高的《鸢尾花》,那是他2000年在大芬村接到的第一笔大订单中的第一张画。2016年,家里装修,他让爱人把这张画取下来,卖了6000元钱。买家看中了它的意义和历史感,赵小勇却想和它告别。

  过去一直画梵高,他立志要画自己的画了。

  梵高带来与带走的

  告别梵高是漫长的。至少在2018年,纪录片和“中国梵高”的身份让赵小勇很难摆脱梵高。

  他关掉了宁波的画廊回大芬村创作,适逢《中国梵高》展映,令他声名鹊起。赵小勇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中国梵高”,一些看了纪录片的观众不远万里跑到店里拜访他,握手、合影、买画,包括日本和欧洲的客人。

1 2 3 共3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三·播音教师讲述老教...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专访中国“翼装侠”张树鹏:飞翔于我是必不可少的事

    2018第七届WWL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18日公布赛果,在穿靶赛中,唯一一名中国选手、也是唯一一名亚洲选手张树鹏斩获季军。本次比赛中,记者目睹了内蒙古小伙张树鹏从张家界天门山高耸的山峰纵身跃下,极速飞翔。

  • 被“极限”选中的跑者基普乔格

    随着脚步起伏,转个弯,两侧欢呼人群的尽头,勃兰登堡门终于晃进了基普乔格的视线中。这是他第三次如此“邂逅”这座为庆祝胜利而建的巨型城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90后女孩任晓媛:为农村水质发声

    近日,在“她爱科技”全球创业大赛中亮相的MyH2O水信息平台,创始人任晓媛以其独特的创业理念和公益情怀引起大家的关注。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MIT(美国麻省理工)环境工程硕士,她为什么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关注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 阿里CEO张勇:数字化将成未来商业分水岭 天猫是全球品牌数字...

    张勇解释,天猫的能力既包括帮助商家建设线上的数字化阵地,也为线下门店的数字化创造价值。天猫的作用绝不是单纯的卖货渠道,更深入影响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典型的作用就是赋能品牌新品创新。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