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漭水初级中学校长于春云的理念,“我不企求能培养出多少诗人,只想让我的每个学生能走上正常的人生轨道。”
自从初一开设诗歌课以来,于春云发现,孩子们比其他年级的孩子变化更明显:不逃学了,违纪情况大幅减少,语言行为更规范,连砸玻璃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这句话后来成为“是光”的slogan(品牌口号——记者注)。
于春云告诉康瑜,最需要关注的是后进生,“好学生最后都会去大城市,剩在乡村里的就是这批后进生,他们如何,未来的乡村就如何。”
这句话影响和指导了康瑜的乡村教育实践。“是光”选择陪伴的,正是那些可能留在山村里的孩子,来改变中国乡村的面貌,“当一个孩子观察这个世界的内在视角发生改变,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力量改变外部世界。”
在讲述自己的公益历程时,康瑜常常提到自己的奶奶。奶奶出身大户人家,嫁给了做农民的爷爷。因为不会劳作,她在田埂上给农民们讲故事,农民们帮她干活儿。在特别差的环境里,奶奶唱歌,观察花,可以跟周围所有的东西对话。这给了康瑜启示——被苦难包围的人如何有力量地生活。
“当你失去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想成为她,爱她这个角色。世界需要奶奶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别人过得更好。”
康瑜一直在沿着这个轨迹向前。
康瑜很喜欢《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当意识到自己的天命时,生命的所有意义就实现了。康瑜觉得,投身于乡村诗歌教育,就是她的天命。
离开漭水后,孩子们偷偷往康瑜以前住所的门缝里塞纸条,队友收集了一整箱,寄给康瑜。有个小女孩写道:康老师,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让我在诗歌中找到自己——这句话,使康瑜下决心不再出国,留下来做公益。
康瑜再次回到了大山,而且为孩子们带去了更多的“康老师”。“是光”课程开发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名校。
“是光”四季诗歌课程参考了语文课标、儿童心理学、现代诗歌体系,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季节设计具体教学内容。申请诗歌课,需要学校农村户口的孩子达到70%以上,通常,这些学校位置偏远,资源缺乏,缺少关注。
山东省临朐县寺头镇李季小学是一处乡村教学点,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薄弱。去年冬天,学校的支教老师申请 “是光”四季诗歌课程后,康瑜坐了一夜火车去看望那里的孩子。孩子们脸冻得通红,正在读一首春天的诗:春天是一匹世界上最美丽的彩布,燕子是个卖布郎,他随身带着一把剪刀,每天忙忙碌碌地东飞飞西剪剪……康瑜仍然记得那个场景,“很感动”。
通过申请后,课程的教材和培训都将免费提供。每个孩子平均花费25元,课程的开发、制作和邮递,一切费用都由机构承担。她建了一个打卡群,每天,老师们将学生们的诗歌上传,被评获奖的孩子会收到80元稿费,以及特意塑封过的奖状。
“是光”的运转需要资金支持。母亲每次跟女儿聊天,问的第一句是“身体好不好,还有没有钱”。康瑜动用了一部分出国留学的费用。目前,机构已经获得几家基金会、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但只够一半的运营费用。
张田田在一场公益活动上认识康瑜后,辞职加入“是光”。今年10月,她们将第一次领取工资。除了两位全职人员,“是光”还有49名长期核心志愿者,以及750多名活跃志愿者。
康瑜说,很多人对公益存在误解,好像做公益的人就不该拿工资,全部的资金都要拿去做好事,她显得有些无奈。
在公益组织建立初期,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想要得到关注和资金支持非常困难。康瑜也听到过怀疑的声音,认为她在以此博取名利。康瑜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诗歌产品的升级和项目实实在在的落地上,“让‘是光’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诗人朵渔担任诗歌产品内容设计的顾问。他说,康瑜非常符合他理想中的公益人形象:热情,能干,行动力强,有感染力,有一种为理想去奋斗的劲头。
最近,康瑜和伙伴一起去大山里拍摄一部公益纪录片,片子的主人公是一个身体患有疾患的小男孩,他在诗歌课上写星空、宇宙、星球,梦想是做一名宇航员。“是光”看到诗里的心愿,给他寄去一个宇宙绘本。小朋友回家后开始愿意讲学校的事情,“老师表扬了他,他跟家里人说,觉得自己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这样的故事给康瑜带来了力量。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教诗歌”,康瑜希望,乡村教师能通过诗歌获得幸福感,再充满热情地教学。
在某些时刻,她也曾经脆弱。去督查项目落地情况时,常要坐夜车去偏远山区。康瑜跟朋友说,每次坐车,心里都会害怕。但在公共视野里,她像一个战士,未停止过奋斗。
康瑜认为,自己做的,不是一份领着薪水、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一种使命,一项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这与她的个人生活并不冲突,“别人会说我放弃这个放弃那个,我觉得这样的描述不好,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是放弃,是选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