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天富
1999年国庆——
我用影像记录国庆阅兵
■讲述者:乔天富(曾参加1999年国庆阅兵拍摄,原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64岁)
1999年10月1日,天刚蒙蒙亮,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个拍摄点上,挤满了十几个摄影记者,其中之一,就是我。
这是我第二次拍摄国庆阅兵,但我的心情还是不太平静。作为一名老军人,一名解放军报的职业摄影记者,对于完成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国庆大阅兵的摄影任务,我知道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早在1984年,我拍摄过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大阅兵,有一些经验和体会。但当我得知要拍摄本次国庆阅兵时,我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查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国庆阅兵照片,琢磨这些照片的构图,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将这些照片都内化于心后,我再端起相机就有了底气。
作为记者,要与时间赛跑。凌晨2时,我右肩左斜背着硕大的摄影包(内有3部相机5只镜头),脖子上挂着一只尼康超长镜头,左手提着铝合金工作梯,右手提着沉重的三脚架,排队、安检。通过安检后,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拍摄位置。凌晨4时许,我第一个到达指定拍摄位置,抢占到东北角正北最佳拍摄机位。不一会儿,此地聚集了十几个记者。我用自备的军用背包带把三脚架牢牢地绑在围墙边的铁管子上,固定住。阅兵庆典开始后,我踩着梯子,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拍摄工作。
我拍摄的作品中,加受油机梯队第一次在阅兵中亮相,标志着我国远程作战能力有了突破性进展。远程地地核导弹方队亮相,来到十里长街,向天安门庄严敬礼。这些壮观的场面,都被我收入镜头中,凝结在彩色胶片里。作为记者,亲临盛典,看到祖国实力日益强大,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作为军人,我感到自豪的同时深知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保护老百姓的和平劳动和生活。
当年11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大阅兵》画册。其中简短的前言文字:“受阅部队的钢铁洪流像巍峨的群山、像澎湃的大海、像漫卷的狂飙,展现出我们国家之威、军队之威、人民之威、民族之威。”至今读来,我仍心潮澎湃。
十九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拍摄的照片,记录着人民军队的雄姿与巨变,记录着国家的发展与飞跃,记录着民族的雄起与复兴,构成了我对国庆独特的“光影”记忆,未来,我也会用相机继续记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