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莉在街头拣拾废品。本报记者 胡雁冰 摄
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校园内,学生们常常看到一个老年妇女骑着辆旧自行车,穿梭在各个宿舍楼拣拾废品。时间长了,有些学生会专门等她来,将不用的物品送给她。
这个叫金莉的老人今年65岁,拣拾废品已20年。拣拾废品过程中,她还曾多次拾金不昧,将拾到的钱包送还失主。
为了生活开始拣拾废品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她,金莉带了两个大包。一包是近期她在校园里拣拾的各种水笔、笔记本、草稿纸,还有一包是各种衣服。“你看,这些衣服都好好的,洗洗就跟新的一样,还有这些笔也都能用。你认不认识贫困学生?帮我捐给他们吧。”
和许多拾荒者不同,金莉衣着打扮干净利索。她白发、皱纹很少,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轻。她说,每天出门拣拾废品就是锻炼,她这些年身体比过去好得多了。
她拣废品的区域主要在石家庄铁道大学院内,偶尔也去别的小区。学生宿舍旁,有圆珠笔、笔记本等文具,还有学生们没用完的香皂,毕业带不走的旧衣服、被褥等。一些还能用的日用品,需要的就留下自己用,用不着的就送给小区里的打工者、贫困户。饮料瓶、纸箱则拿来卖钱。
一辆破旧的老式自行车,装上铁架子,几根绳子和编织袋,就是金莉全部的行头。
屡次拾金不昧受称赞
2014年的一天,金莉整理废品时发现一个钱包,里边有400多元现金,还有一张借书证。金莉主动找到女生宿舍管理员,委托她把钱包还给了借书证上的学生。几天后那名女生见到她,非要送她几斤水果,被金莉谢绝了。
2016年的一天,金莉在铁道大学家属区垃圾箱内拣废品,在一个废纸箱内发现了装有100多元钱的钱包和一串钥匙。正好失主找来,在核实后,将钱包归还。
多年来,金莉每次看到各种公益捐助互动,就会把平时拣来的衣服洗干净叠好,分类打包,和笔、本、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跳绳等都捐出去。她说,我没什么钱,捐点有用的东西也算是一点心意吧。
有了空闲,她还会到附近一家特教学校,将文具和体育用品捐给孩子们。听到孩子们一声声“谢谢奶奶!”她感到由衷欣慰。
现今不缺钱仍然闲不住
一转眼,金莉拣拾废品已经20年了。一对儿女已长大成人,收入都不低。金莉的退休工资如今上涨到了2400多元,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大几千元。拣废品一个月500—700元的收入,对家里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儿女多次劝她不要再拣了,缺钱我们给您。金莉说,我现在不缺钱花,主要是觉得很多东西还有用,丢掉太可惜了。
金莉说,节俭是他们这一代人骨子里的东西,就像书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她常把拣拾回来的有用的物品分送给有需要的人,比如给爱写作的邻居送去纸笔,给孤寡老人送去衣被,对方很高兴,她自己也高兴。
“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住,闲下来会不自在。只要腿脚还灵便,我会一直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