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刘俊生说着,马上领悟了穆青提示的含义。中国顶级记者的询问,像一束洞幽烛微的光,照亮了焦裕禄手扶泡桐树蕴含的意义。刘俊生赶紧找到城关公社胡集大队党支部书记胡安民,建议队里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这棵泡桐树。
1968年秋,胡集大队干部群众自发拿鸡蛋粮食兑砖头和石灰,在这棵泡桐树旁建起一座纪念碑,刘俊生应邀为焦裕禄照过相的泡桐树撰写了碑文。
几度春风秋雨,亲炙焦裕禄关爱的泡桐树,枝繁叶茂,拔地参天,成为兰考人气甚旺的一处景观。人们看见泡桐树,想起焦裕禄,遂称此树为“焦桐”。1980年,兰考县人民政府把“焦桐”定为县级文物,并正式在树旁立起“焦桐”的牌子。
1986年春,穆青、冯健、周原重返兰考,专程来瞻仰“焦桐”。穆青在枝叶葳蕤的树下流连,举目仰望,凝神结思,动情时双臂合抱“焦桐”,围住了树干的三分之二。
1990年6月,穆青、冯健、周原再次来到“焦桐”树下。穆青掏出卷尺,贴着树干量树围,不由满脸惊喜:树围已达5米!三位焦裕禄的心灵至交欣喜地获悉,每年,全国各地前来瞻仰“焦桐”的干部群众,不下数十万。令人景仰的“焦桐”,成为赴兰考朝圣追思的必看景物。“焦桐”树下流连,穆青三人益发感到,当年在兰考的跋涉和笔耕,其价值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倾力打造的焦裕禄精神,历经世纪风雨,正如“焦桐”一样蓬勃旺盛,生机盎然。
2009年4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河南调研期间,首次来到几十年心向往之的兰考考察。一踏上这片深刻影响自己人生走向的土地,习近平不顾旅途劳顿,接踵拜谒焦裕禄纪念园,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去焦家小院看望焦裕禄子女亲属,同他们亲切交谈。随后,习近平来到“焦桐”树下。习近平认真地看着那张焦裕禄站在焦桐旁的照片,在场的刘俊生介绍说,这张照片是我当年偷偷给焦书记拍下来的,因为每次下乡,当我把镜头对准他时,他总是摇摇头、摆摆手,不让照。焦书记说,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劲头这么大,多给他们拍些照片,多有意义,拍我有啥用!习近平听了之后感叹说,“焦裕禄同志的确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啊!”
随后,习近平还在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亲自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焦桐,留下一腔思念,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
那是刘俊生最感荣耀的时刻。从在“焦桐”旁给焦裕禄照相到保护“焦桐”,再到给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述“焦桐”,刘俊生的人生因与“焦桐”结缘而闪发光彩。
到2018年,“焦桐”已挺立兰考大地55个春秋,寿命之长,是泡桐家族绝无仅有的奇迹。河南省林业专家认定,兰考“焦桐”,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泡桐王”。
如今,象征焦裕禄精神的“焦桐”,已成为兰考的重要政治地标。人们在“焦桐”树下感受焦裕禄精神,也油然对穆青的敏感和刘俊生的执着报以敬意。
刘俊生晚年寓居“焦桐”北侧的胡集村,这里是他最充实和最具成就感的心灵栖息地。发现焦裕禄,是历史的机缘和偶然。作为在历史偶然变必然中的摆渡人,要言不烦地向记者汇报焦裕禄典型线索,为焦裕禄定格弥足珍贵的兰考影像,珍藏焦裕禄坐过的藤椅,看护和开发“焦桐”,这些非同寻常的闪光点,照亮了刘俊生的人生。
(作者:高建国,系作家,所著《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获徐迟报告文学奖。本文系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大河初心》阶段性成果。本版四张焦裕禄照片均系刘俊生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