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旅客带着回家的礼物踏上返程旅途。视觉中国供图
春节临近,北京的火车站又进入了一年中最热闹、最繁忙的时候。
在北京西站,每天有近20万旅客从这里奔向全国各地。作为西站安检二分队的队长,武娜是每天看着人们拖、拉、扛着大大小小的行囊,一一经过她和同事守着的那道门。
年轻的白领和大学生在拥挤的人流中拖着拉杆箱轻装上阵,里面装着各式的土特产和纪念品,务工者托着大包小包的编织袋,装着被褥、衣服和各种日常用品。无论是什么样的行囊,都装裹着一年辛劳的归家人对“年”的期待。
回家的行囊 装着浓浓的情意
“过年嘛,都不想空手回家。”候车厅旁的特产超市,售货员郭俊敏也正忙着给客人打包,每年春节,她总比平时忙碌好几倍。经手最多的,是北京烤鸭和稻香村的套件儿,也有半人高的布娃娃和各种样子的玩具汽车。
陈永平趁着还没有检票,也到特产超市里,挑选了一盒“北京烤鸭”。“这个最出名嘛,都晓得是北京的,带回去给家里人尝一尝。”
这一趟回家,陈永平只买到站票,从北京到成都有近20个小时的车程,虽然路途遥远,但他仍然无比期待到家的那个时刻。因为在他那半人高的牛仔背包里,装着他要给家人的“惊喜”。
他扒开一卷发黄的棉被和几件旧衣服,中间的塑料口袋里,藏着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那是他买给妻子的新年礼物。“我再给你看个好东西嘛。”陈永平操着一口方言,将衣服扒拉开,从棉被中间掏出一个“New Balance”的鞋盒。他说,鞋子是买给小女儿的,女儿刚念初三,今年的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他答应给她一个奖励,女儿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很久,才说出这么一个心愿。
“这是牌子货,贵得很!”陈永平带着女儿发给他的照片,转了好几个商场才买到,花了700多块钱。他小心翼翼地将鞋盒塞回衣服中间,笑谈自己一辈子都没有穿过700多块钱的鞋,但是只要女儿好好学习,以后能考个好大学,偶尔花一笔“大钱”也是值得的。
年轻的父亲徐东宇买给儿子的礼物也很有“爱”。从北京到他的家乡河南,路途不远,徐东宇的行李也不多,只有一个小行李箱和一个小推车,上面绑着两台遥控汽车。三岁的侄儿一直吵着想要一台玩具车,他便直接买了两台,另一台打算给自己刚满一岁的儿子。
他还精心为老婆挑了一套护肤品,他在北京做装修工十年,很少回家,结婚后一年也只回去过两三次。老婆刚满24岁,正是爱美的年龄,但现在要在家独自照看小孩,没有多余的时间打扮自己,所以他跟很多女性朋友请教之后,花1000多元为她买了一套护肤品,“希望自己不在家,她也能好好照顾自己。”
回家的行囊 装着归家的盼望
宋桂云一个人背着一个大帆布包,守着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着她在北京四年,全部的家当。她将最宝贝的一个按摩器放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那是她送给母亲的新年礼物。宋桂云在医院做保洁工作,一个相熟的医生送了她这个按摩器,她一直舍不得用,就等着过年回家,带给年迈的老母亲。
“过完年她就要满八十了。”宋桂云想着,这趟回家,就再也不出来了,自己也已经年过半百,为儿女操心了半辈子,现如今家里没有太多负担,孙子都已经在念书了,唯独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的老母亲。“自己年纪越大,越来越理解母亲一辈子的辛苦,离家越远,就越盼望能回到母亲身边。”所以她买了回家的单程票,带上全部行囊,踏上归程。至于下一次再来,“估计就是带着母亲一起出来,看看北京天安门。”
黄康今年是第一次回家,他早早地将给父亲买的新手机和给母亲买的按摩器邮寄回了家,“现在快递很方便,给家里人的年货直接寄回家,不用自己大包小包地带上火车。”一身轻松的他只拉着一个小拉杆箱,但是在这个行李箱里,却“藏着”一个特别的物件——一根折叠拐。
去年一次踢球时,黄康摔伤了腿,做了手术、打了钢钉,即便半年的养伤期有许多的不方便。他至今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妈妈送他到学校之后,回家掉了一月的眼泪。工作了之后,一个人在外,妈妈也总是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隔几天就要视频,叮嘱他记得刷牙,记得洗澡,记得买牛奶给自己喝。
临到回家,他还特地将传统的长拐换成了可以折叠的拐,不需要的时候,就藏到行李箱里。“哪怕走慢点,也一定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