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艺兴格莱美观礼 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从去年年底参加竞演节目《即刻电音》,到今年年初出席格莱美,歌手张艺兴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但27岁的张艺兴已经可以做到波澜不惊。
-
王一楠不挨骂 “反转”是窍门
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迎来大结局。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鉴于赵丽颖、冯绍峰两位主角的大团圆结局早已“剧透”,因此令观众最牵肠挂肚的,反而是终极大反派“小秦氏”。
2019年2月13日,年快过完了,四川人张洪这两天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再次赶赴珠海,站好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最后一班岗——交接大桥沉管隧道的维护工作。从大桥2011年开始建设算起,张洪已在港珠澳大桥坚守了7年。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他而言,是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年。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意味着这座他用7年时间参与修造的大桥终于交付使用。当天上午,张洪守在电视旁看完了开通仪式,7年来,他的人生和这座大桥一起成长。
初来乍到
突破技术封锁
2011年7月,张洪初到港珠澳大桥项目时28岁,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4年。据他回忆,刚到项目上,他所在的Ⅲ一工区就被分配到重大任务——在中国开启“工厂法”预制海底隧道沉管,张洪主要负责沉管预制过程中的钢筋施工方案的编制。
超级沉管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零起步。为了能借鉴一点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张洪他们团队专程到连通瑞典与丹麦的厄勒海峡大桥工程进行了考察拜访,想了解一下大型沉管隧道到底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得到的收获却是仅有的一本薄薄的英文参考文献,“关于沉管如何预制的介绍不到30页。”张洪说。
面临着国际社会的技术封锁和超级工程高标准的要求,大家意识到,港珠澳大桥沉管的预制,既无先例可循,也无捷径可走,唯有自主攻关。张洪和他的团队,成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掌握国内超长深埋沉管预制技术的团队。
在沉管足尺模型试验过程中,张洪和大家一起验证沉管预制的施工方法、技术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将沉管预制的整个流程、所有工艺事先演练一遍,如钢筋怎么加工、模板怎么安装、混凝土怎么浇筑、沉管怎么顶出去……努力从实践中找寻到最佳的施工方案。
2012年5月,首节沉管开始预制,第一个节段依然是由他所在的Ⅲ一工区负责,海底隧道沉管的批量预制也从此开始。历经四年半,所有沉管才全部预制完成。
稳中求进
“小兵”终成“大将”
突破技术封锁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张洪和他的团队还面临诸多考验,施工效率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提高工效,张洪和其他技术人员基本24小时不离现场,为的就是获得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以此来修正工序顺序、资源配置、优化工装设备等。例如,钢筋怎么绑扎,先绑哪一根,预埋件的安装时机,每个工位的人员布置是否足够,基本工效如何,这些都是张洪和工友们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第一批沉管节段的预制周期长达17天,远远不能满足预期要求,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优化,以及人员自身的熟练程度提高,预制的工效慢慢得到提高,自第三批沉管预制开始,节段预制周期已经缩短至8天的最短合理周期,这个速度一直稳定持续到2016年底沉管全部预制完成。沉管顶推速度从最初的近两个月,也不断刷新纪录,7天,6天,4天半……。“到了沉管预制的中后期时,大家施工技艺已经达到了‘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张洪说。
而在7年时间里,随着张洪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他也从施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技术主管、工程部长、副总工,副经理、总工。
从去年年底参加竞演节目《即刻电音》,到今年年初出席格莱美,歌手张艺兴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但27岁的张艺兴已经可以做到波澜不惊。
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迎来大结局。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鉴于赵丽颖、冯绍峰两位主角的大团圆结局早已“剧透”,因此令观众最牵肠挂肚的,反而是终极大反派“小秦氏”。
9年过去,张培文依然记得当初从新疆哈密到武汉求学时那个呆萌爱笑的自己。从来汉求学到留汉创业,张培文入选过“全国大学生百强创业人物”,还成了武汉市“黄鹤英才”、武汉市“十佳创业人物”。
2月7日,广西北海市侨港镇。黎春友一身休闲装束,穿过初春的暖阳和略带咸腥味的海风,来到数百米开外的正斗茶楼。今年春节,黎春友回到阔别多变的家乡,期间的经历和见闻,让他蓦然惊觉:海外漂浮30年,家乡沧海变桑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迷失了回家方向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