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
通过在法国五年多的学习,李太生成长为崭露头角的青年艾滋病专家。而那时,全球艾滋病的感染人数迅猛增长。为此,1999年年初,李太生谢绝了法国导师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能以己之力解危济困,为国分忧,正是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他决心用自己的所学,为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作出贡献。
国际上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鸡尾酒疗法”,即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由于该疗法是由3种或3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很像鸡尾酒的调配,因此得名。但当时的中国,艾滋病治疗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进口药只有两三种且价格非常昂贵,就连2001年研发出的国产仿制药也仅有三种配伍方案可以进行治疗。而且,这些药都没有在中国人群中做过临床试验,只能先套用欧美推荐的剂量。
李太生回忆,首批接受中国仿制药免费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四成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恶心、肝功损伤等副作用,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为搞清楚中国仿制药究竟效果如何,药物剂量是否合适,三种配伍方案哪个更好等问题,受科技部委托,李太生领衔开展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之一的“中国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研究”项目,在河南、北京、云南、广东等全国13家单位中组建国内首个研究团队,开展了中国第一个前瞻性、多中心的艾滋病临床试验,从36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筛选出处在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198个病例,随机编入中国仿制药的三个配伍组,严格质量监督和控制,进行了为期1年的治疗和随访。
2006年,李太生团队用科学数据,证实了国产仿制药与进口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一致。结果一出,不仅消除了国际上的质疑,还为国家节约了大笔开销。不仅如此,国际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3个配伍方案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李太生团队通过研究证实,2号方案和3号方案在中国艾滋病患者中,病毒抑制程度明显优于1号方案,应作为中国的首选治疗方案。
此外,为解决艾滋病患者采用2号、3号方案治疗后,均有一定比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脂肪异常分布等情况,李太生又想出了新对策。他发现,在使用2号方案治疗的患者未出现副作用时,提前更换3号方案,就可以躲过骨髓抑制的高峰时段。之后,他将这一治疗经验向全国推广。调查数据显示,在此后的3年间,接受这一新的方案治疗的4万名艾滋病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下降了5倍,脂肪异常分布也几乎见不到了。
李太生带领研究团队,使中国艾滋病病死率从2003年的22.6%降至2015年的3.1%,12年间直降86%。李太生表示,现在的艾滋病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已经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只要好好治疗,患者活个几十年都没问题。然而,他仍不满足,“不仅要让艾滋病患者活下去,更要让他们有质量地活下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太生带领团队一刻也不敢停歇。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平台,他开展了高效有序的协作诊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实现了艾滋病患者从入口、就诊、会诊、随诊到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等全流程、示踪化、个案化的综合管理与诊治研究新模式。在这里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98%都能完全回归社会,正常工作生活甚至结婚生子。
由于病死率的降低,很多艾滋病患者陆续步入老年,一些老年病也随之而来,在治疗10年以上的患者中,因重要脏器并发症导致非艾滋死亡的人数也显著上升。为此,李太生团队与胸外科合作,开展艾滋病患者肺癌切除术;与眼科合作开展眼科手术;与骨科合作,开展关节置换术……旨在解决艾滋病患者生存过程中的其他治疗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一艾滋病综合诊疗的“协和模式”,不仅解决了临床面临的一系列治疗难题,还使患者随访率高达99%,无不明原因失访者;服药依从性提升至99.2%,显著高于国际理想服药依从性水平;患者的机会感染率也由治疗前的34.7%降至1.8%,年病死率低于0.3%,达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李太生还从古老的中华文化智慧中汲取灵感。他带领团队,使用中药材雷公藤等进行研究且收获颇丰。据了解,雷公藤进行对慢性异常免疫激活的干预研究发现,应用雷公藤多苷的免疫无应答患者CD4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CD4T细胞、CD8T激活水平下降。就在2018年全球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正式公布了雷公藤多苷提升免疫重建和降低免疫激活作用水平,此举标志着我国本土的创新研究已成功走向国际学术舞台。
“寄希望于传统中医药开发上的突破,是因为感受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李太生说,青蒿素治疗疟疾,砒霜治疗白血病等,都与古老的中华文化智慧密不可分,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望成为攻克艾滋病的新策略。
李太生感叹,我国的抗“艾”历程就像一场马拉松,前1/3落后很多,中间1/3基本赶上,现在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他希望能在这个阶段持续发力,超越国际水平。(作者: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