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区九龙山镇龙兴村,村里有一位“抠门精”,因抠门出了名。但这些时日,他却做了一件大事:拿出毕身积蓄,为村里修通了两公里村道。此举,让村民、邻居感动不已。
这位“抠门精”名叫熊德春,今年69岁,乡亲们都习惯叫他“老熊”。
“抠门精”的由来
老熊,右脚残疾,平时都靠撑着一根竹竿行走,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家境并不富裕。
他所在的龙兴村,海拔800多米,从前,进山出村全靠走,卖米购物全靠背。30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老熊一直耿耿于怀。
当时,有一个村民辛辛苦苦熬了一整年,喂了一头大肥猪,请了四人抬下山去卖,结果出了意外,四人虽侥幸逃过一劫,但大肥猪却跌下山崖摔死了。
事情发生后,老熊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攒钱为村民修路。从此老熊节衣缩食,变得特别“抠”。家里几乎什么电器都没有,他连肉都很少吃。
老熊的“发家史”
但修路的钱岂是一个农民能省出来的?必须开源才行。为此,熊德春钻进了深山,采集蜂种,自学养蜂。
多年来,老熊养蜂技术是越来越好,每年大概能攒下个3、4千元。但对于修路而已,这钱还是来得太慢了。
2010年,老熊60岁时,村干部看他没成家,无儿无女,脚又有残疾,符合“五保户”的条件,就为他争取了一个名额。这下,每月又能多“进账”个6、7百元,这让老熊乐坏了。
到2018年年初,老熊已经攒了17万元,他认为修路够了。用他的话说:“‘抠门精’这个名号被人叫了30多年,是时候‘翻身’了!”
打通“最后两公里”
近几年,龙兴村到九龙山镇的主路都早已硬化,山上村民陆续迁居山下,老熊也住在政府修建的五保家园内,门口就是水泥路。但他老家却因海拔高地势偏,居住人口不集中,仍有两公里村道还没修,部村民出行还得靠走山路。
“腰包鼓鼓”的老熊拄着木棍,多次上山勘察路况,一瘸一拐沿途做下标记,准备打通龙兴村3组这最后两公里路。
修路岂是小事?这两公里要经过好些村民的土地,“征用土地”可不是老熊一个人能搞定的,况且村民都认为修路是政府的事,老熊解释说,政府有补贴,村民也得自筹。但“抠门精”要修路?能信吗?
无奈,老熊找到了村干部帮忙。村干部听闻老熊谋划了30多年的大计后,惊呆了。看到老熊拿出的存折,更是惊懵了。
修!必须修!老熊搞不定的事,咱村干部来搞定!为了做好村民土地征用的工作,龙兴村现任村支部书记、前任村支部书记、前前任村支部书记全部出动,终于在2019年春节前做通了所有村民的工作。
熊德春在刚压好的村道路基上度量宽度。熊威 摄
方便数百户村民出行
既是出资人,也是修路人,2019年年初,老熊租了一辆大型挖掘机,聘了两名工人,手持一根5米长的大竹竿上了工地。
老熊把竹竿扛在肩上,时时横在路上度量,是要保证每段路宽都要是5米,这样才能保证车辆对向通行。
打桩、放线、挖掘机进村的第一天,不少村民前来围观。修路期间,老熊天天到工地,丈量土石方,安排工序,来来去去,双腿时常走得发硬发胀。
挖掘机工时费是230元/小时,碎石清障是330元/小时,老熊拿着账本悉心记着。平时不怎么吃肉的他,还亲自下厨烧肉给工人吃。
工人每天工作9小时,而老熊往往半夜2、3点钟才回到住处休息,第二天一早又继续守着工地。
今年3月中旬,老熊筹备了30多年的两公里路已基本修建成型,虽没资金硬化,但已具备通车能力。这条路修好后,还连通了周边好几个村,为数百户村民生产、出行带来方便。“等后续路边沟打整完成后,我也不用再继续‘抠’下去了。”老熊说。
王嫚 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