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没有过时也不可能过时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2019-04-10 07:58:59

  习近平同志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求我们自觉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坚定理想信念。“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雷锋的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是他坚持做到一生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动力源。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能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只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像雷锋那样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引领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培养大爱胸怀。“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是一个普通士兵,但他始终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不管是对自己认识的人还是对陌生人,他都始终保持一颗大爱之心;在所做的一件件或大或小的好事中,他都在不断彰显自己的大爱胸怀。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贡献越大其价值就越大。广大党员、干部要像雷锋那样具有大爱胸怀,做一个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人。

  发扬忘我精神。“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忘我精神的生动写照。奋进新时代,迫切需要像雷锋那样发扬忘我精神,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处天下事,当以天下之心出之。”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积极主动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保持进取锐气。“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善于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雷锋挤出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写下近20万字的学习笔记。他不断钻研农业生产、驾驶等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技术创新。雷锋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蓬勃朝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进取锐气,发扬“钉子”精神,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让党和人民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肖明江 作者单位: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杨兴勇:拿起锄头是农民 放下锄头是演员

    点点星光下,48岁的农民杨兴勇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用自己嘹亮的嗓音为观众奉上一曲民歌《川江号子》。在重庆武隆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武隆》的舞台上,杨兴勇已经演出了2000余场,让上千万观众感受到《川江号子》中纤夫们在悬崖绝壁间为战胜险滩恶水的艰辛和不屈。

  • 儿女双全!江宏杰宣布福原爱生子喜讯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去年10月退役的日本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的丈夫江宏杰8日上午在“脸书”(facebook)上报喜称,福原爱于4月3日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在其发文的配图中,江宏杰、福原爱和他们一岁半的女儿各伸出一只手,与新生儿的小脚丫一起拍照留念。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曲道奎: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他摘下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中国最大机器人“王国”的掌舵者。他是科学家,是企业家,更是追梦人。他坚信,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他笃定,以祖国的名义拼搏,星空中有更璀璨的未来。他,就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

  • 80后留守儿童变身记:不当“码农”当“鹅农”

    汽车穿过村庄和田野,柏瑞灰鹅养殖基地位于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油槽组一处山坳里的。25年前,11岁的江西兴国男孩吴永柏在懵懂中成了家乡第一代留守儿童。而今,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放弃了打拼10年的深圳IT行业,回到家乡,变成了一个“鹅农”。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