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志斌在办公室里“举铁”锻炼臂力。
鲍志斌的工作日志本。
辖区居民对鲍志斌(右一)的帮助表达感谢。
鲍志斌,现任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曹庵派出所所长。他因公致残,失去左臂,但仍坚守基层一线,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荣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全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省公安机关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文/图
早上7点半,鲍志斌像往常一样来到辖区小学的“护学岗”,指挥疏导交通,护送学生过马路。
几个小男孩走在鲍志斌身边,注意到他插在腰间的左袖,小声议论起来,胆大的还上前轻轻地摸一摸,好奇地问:“叔叔,您的胳膊到哪里去了?”
“叔叔的胳膊藏起来了,你们猜藏在哪里?”鲍志斌摇了摇左袖,笑着回答。
其实,这个袖筒里是空荡荡的。
7年前,32岁的鲍志斌在处警过程中遭遇车祸,左臂被完全截肢。出院后,他谢绝了组织上的照顾,选择继续留在派出所工作,成为安徽省目前伤残等级最高,却仍坚守基层公安一线的人民警察。
车架削掉了他的左臂
2012年4月24日,曹庵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曹庵镇供电所附近盗伐树木。接警后,鲍志斌与同事赶赴现场制服了盗窃分子,收缴了作案工具和车辆。因为当时只有鲍志斌有驾驶证D证,所以由他骑着三轮摩托车运送树木。返程途中,鲍志斌被一辆大货车迎面剐倒。大货车油箱外侧的保护架直接削过鲍志斌的左臂,插进了他的肋骨。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了。
鲍志斌来不及反应,下意识地低下头,看到胸前大片的血迹,左臂横在胸前。他想动动左手手指,但手指一点反应都没有。顺着左手往上看去,鲍志斌顿时蒙了,左侧上臂与肩膀只连着一点皮肉,整条胳膊都耷拉着。
没有撕心裂肺的疼痛,鲍志斌感到的只有半边臂膀失去知觉的麻木。多年的从警生涯锻炼了鲍志斌的意志,他迅速调整心理状态,告诉自己要冷静,拿着断肢从地上爬了起来,指挥惊慌失措的同事开车送自己到医院。赶到医院,由于护士推不动急救担架,鲍志斌自己一口气爬到了6楼手术室。
“医生救救我,帮我接上手臂,家里的孩子才15个月大,我不能有事。”面对鲍志斌的恳求,主治医师很无奈:“伤情太重,医院没有这样的手术条件,手臂怕是接不上了。”
淡绿色的手术灯,刀钳冰冷的碰擦声,是鲍志斌陷入麻醉昏迷前最后的印象。
经历反复的伤口发炎、拆线手术、再缝合,一年多后,鲍志斌的伤势稳定。但失去一臂还是给鲍志斌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在养伤期间,鲍志斌曾一度被消沉和迷茫的情绪包围。
春夏时节穿的少,鲍志斌觉得左袖下面是空的,路人会盯着看,就窝在家里不敢出门。只有到冬天穿得多了,才敢偶尔出门走动。更让鲍志斌难忍的是,截肢后产生的幻肢痛。他总是感觉左胳膊还在,手指像被针扎、火烫似的疼,常常夜不能寐,困得不行才合下眼又被突然疼醒,一身大汗。
“这种痛是消除不了的,我只能去适应它。”在家人的贴心照顾和默默支持下,鲍志斌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重新燃起了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决定加倍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4年,鲍志斌谢绝了组织上安排的机关工作,穿着一边袖管空荡荡的警服再次回到派出所。
谁都阻止不了他这么拼
基层派出所事务繁杂,两只手有时都应付不过来,仅有一只右臂的所长到底行不行,外界起初免不了有这样的顾虑。
但曹庵镇的老百姓听到这样的声音可就不依了,他们可是见过鲍志斌在工作中的那股拼劲。
“鲍所长是位真英雄!”曹庵镇曹水居委会的刘黄星目睹过鲍志斌参与救火,见他用嘴咬住左袖子,右手拎上一个灭火器,第一个冲进了起火的居民楼。
等灭了火走出屋子,鲍志斌脸上被浓烟熏得漆黑。周围老百姓担心他的安全,鲍志斌却咧出一口白牙,笑着说:“只要你们没事就好。”
“谁都阻止不了他这么拼。”跟他一起捣毁聚众赌博窝点的同事,太清楚鲍志斌的脾气。当时民警遭遇围攻,鲍志斌本来在体力上就吃亏,还被对方用砖块砸伤,但他仍然带伤与嫌疑人搏斗,直到将其制服才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