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拔群(左)在河北平泉哈叭气村食用菌园区与村民一起制作菌袋。(资料图片)
记者日前来到河北平泉市哈叭气村时,村党群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村口环境美化、扶贫车间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17年国家邮政局干部陈拔群来到总人口约1580人的哈叭气村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8户35人。陈拔群告诉记者,自己到村里挂职前,国家邮政局对当地的包保帮扶已经取得较好成效,但哈叭气村底子薄,自我造血能力弱,脱贫攻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压力,陈拔群和工作队的同事们,以“一看一卡一纸一表一日志”为主要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边缘户等重新走访,详细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收入来源及主要支出和亟待解决的困难等情况。
走访中陈拔群意识到,哈叭气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村民经济基础薄弱,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现象突出,只有“输血”与“造血”并行,才能让村民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陈拔群对村里急需整治的项目进行梳理,对资金需求做测算,然后带着项目找资金。除了积极争取国家邮政局的帮扶资金外,他还通过多种渠道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我以前没有过这方面的经历,不知道如何说服热心人士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哈叭气村的发展。”陈拔群说,每当自己吃闭门羹时,心里总会想着哈叭气村急需的发展资金,就会逼着自己咬牙坚持。
费尽周折,吃尽苦头,陈拔群最终为哈叭气村募集到100多万元的现金和物资,为哈叭气村实施包括村街道路硬化、党群服务中心改扩建、捐资助学、村口环境美化等公益性、基础性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
要真正提升哈叭气村的“造血”能力,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在与工作队以及村“两委”多次研究后,陈拔群决定带着村民在现有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础上,拓展销售链,延伸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
在国家邮政局的帮扶下,村里的柴鸡散养、食用菌以及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有效地带动了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接着,新问题又出现了,农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自行售卖,回头客零散采买以及中间商集中采购的利润低,而且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时常出现滞销难卖等问题。
为了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陈拔群带着农户到国家邮政局做推销,协调开展农产品“进机关食堂、进职工餐桌”的“双进”活动,并与该局直属的北京邮电疗养院多次合作,使哈叭气村成为该院黄瓜、食用菌、西红柿等农产品的定点采购点。
70岁的贫困户王大爷是“双进”活动的受益者。身患多种疾病的王大爷,家中养殖着十几箱蜜蜂,他经常骑车到集市上售卖,辛劳不说,还容易滞销。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陈拔群争取到在“双进”活动中开辟了蜂蜜销售通道,同时动员身边朋友订购,帮助他找到稳定销路。
两年来,哈叭气村已经向北京邮电疗养院定向销售农产品4万余斤,销售额达17万元。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使更多人受益,陈拔群将闲置的哈叭气村小学校舍改造成“扶贫车间”,用于发展食用菌烘焙加工。
“我们在项目启动时就明确,扶贫车间用工向贫困户倾斜,一些简易工种也会预留给劳动能力受限的困难群众,确保他们有稳定收入。”陈拔群说,扶贫车间建成投产后,预计能为困难群众每月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入,帮助他们巩固扶贫成果,让贫困户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如今,哈叭气村已彻底脱贫。面对新气象、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桂芳感慨地说:“得益于国家邮政局的帮助扶持,也多亏了陈拔群和驻村工作队的辛苦付出,村里的面貌大有改观,产业基础更加扎实,村民增收有了可靠保障。”(本报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