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机械设备处理大石头,人工凿取小块石材

采石工粉尘防护意识增强 健康隐患仍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2019-07-11 07:51:40

  7月的吉林骄阳似火,位于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某在建高速公路段的项目工地上,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络绎不绝,30来名工人正忙着采石搬运。根据项目规划,这些工人需要将这座拦路的山头搬走挪平,而这份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和粉尘打交道。

  与过去农民工们健康意识淡薄、对存有潜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环境并无应有重视不同,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防护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但与此同时,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企业管理有疏忽等问题,也在让防治“呼吸之痛”任重道远。

  枯燥、埋汰,酷热难耐

  帽子、迷彩服、黄胶鞋、口罩、胶皮手套……每天早上5点半,全副“武装”的高景山都会准时骑着摩托车出门,到离村3.5公里外的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采石。从6月8日知道这个项目招采石工人起,他就一直在此工作。

  “每天早6点到晚6点工作,中午休息两小时,一天130元,主要是离家近,空余时间我还能种地喂牛。”54岁的高景山憨憨一笑。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工地上有钩机、铲车等机械设备,放炮的人先把山体炸碎,然后由机械设备处理大石头,采石工人负责凿取小块石材,挑选可用的矿石,并用铁框搬到铲车里。

  用高景山的话说,这个活不累,就是“磨叽、埋汰”,需要耐心。工地上的30来人各有分工,采石的7人都是附近村子招来的临时工。因为收入一般,环境差且工作内容枯燥,没有年轻人愿意过来,这7人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只要风不大,粉尘不多;刮风时,公司的洒水车会不时洒水消灰,再戴上风镜,基本没啥影响。”高景山说。临时工们的劳保用品都是自带,高景山戴的是一次性口罩,每天更换一个,胶皮手套因为磨损严重,每4天更换一个。有时风大,感觉太脏的话,高景山和工友们会抽空到工地附近的山沟里用泉水简单清洗一下。

  对工人们来说,粉尘的脏不是最难受的,因工作场所毫无遮挡,酷暑才让人难以忍耐。不过所幸工地上的管理尚算人性化,大家热的时候可以找阴凉处休息一下,提供的午餐也会有消暑的绿豆汤。

  “年轻的时候还能去外地打工,现在上了岁数也不愿再出远门了,看家附近有啥能干的活,就打打零工,家里再养点啥,钱也就差不多够用了。”高景山说,这份采石的工作至少能干到年底,工钱每月一开,大家都挺放心。

  少赚点,走远点,就是想更健康点

  “就是看着环境还可以,我才在这工作的。”高景山告诉记者,他也知道粉尘对身体健康不好,现在谁都不会再因为挣点钱把健康搭进去,何况孩子也总是对他耳提面命。其实,这份采石工的工作家里人一开始并不同意,到现场看完实际情况后才勉强答应。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信息获取广泛,视野开阔,对健康更加重视。而在他们的影响下,老一代农民工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为了供孩子上学,我干过10来年的水泥装卸工,那时候也不知道脏、不知道累,赚钱就行,从来没想过健不健康的事。”四平铁东区某村村民胡海也在此当采石工。他告诉记者,水泥厂里粉尘就像空气,尽管做好防护措施,一天下来,人也会脏得像个泥猴子,回家洗澡时鼻孔耳孔里都是水泥。前些年,因环保问题,镇上的几家水泥厂都被强制关闭,因干惯了这份活计,老胡还曾想要到市里其他水泥厂上班,在家人的阻止下最终放弃了。

  年初以来,与过去只关注工资水平不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正在把“工作累不累”“有没有危险性”“是否有节假日福利”等条件纳入求职要求。诸如有明显粉尘危害的岗位,虽然高薪,却越来越难招到人。

  任重道远,预防大于治疗

  记者采访时发现,虽然很多农民工能够意识到粉尘的危害,却因心存侥幸,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有的甚至不佩戴。比如,高景山所戴的一次性口罩,与其说“防尘”,还不如说是“防晒”。

  生产性粉尘来源甚广,接触或吸入粉尘,可能会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病变,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尘肺病。

  据了解,有些招用临时工或经营不规范的民办小微型企业,为节省成本,并不会按照相关规定,为有职业病危害的特殊岗位工人进行岗前、在岗、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同时,尘肺病只能在国家授权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农民工流动性又非常强,诸多原因导致很多尘肺病患者遭遇确诊难、维权难问题。

  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看,尘肺病不可治愈,所以关键在“防”,这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等多方合力。比如,政府应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集中优势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等;用人单位应加强自我约束,增加防护成本投入,按规执行职业病防治措施;劳动者则须主动提高预防意识,严格佩戴防护用品等。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名字为化名)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切阳什姐:千米赛道走出“巾帼”风采

    1990年,切阳什姐出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她从小热爱体育,2008年,切阳什姐入选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

  • 对话两代体育人 坚持,拥有一个更坚韧的人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代网球运动员梅福基登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舞台,并闯入男单第二轮,就此开启了中国网球选手在大满贯赛上的追梦之旅。1961年,15岁的王福章进入北京网球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热爱的网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安置区里忙创业

    今年25岁的彝族女孩龙恩碧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雨冲乡金星村,由于兄妹都在读书,加之父母年龄大,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几乎没有经济来源。2017年,受惠于国家异地扶贫搬迁政策,龙恩碧一家迁入集中安置区的奢香古镇。

  • 杨传晶:致富不忘乡邻 返乡创业助脱贫

    如今,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等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杨传晶致富不忘众乡亲,通过“工厂十扶贫车间十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当地72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2万元,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