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敖丙、申公豹早点知道这些,也许命运就会改写

2019-08-13 14:38:39

  敖丙、申公豹早点知道这些,也许命运就会改写

  “群体内偏见”:进化过程中就刻在了基因里

  最近上映的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凭借流畅的叙事、精美的画面、饱满的人物,深受观众喜爱,票房也是冲进中国影史前十,网友们纷纷称赞它为国漫之光。

  影片中,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它便是:成见。成见无所不在,我们每个人都会受成见的影响。那么人心的成见是如何产生,它有什么危害,该如何克服和面对呢?

  成见,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也称为偏见,指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属于那个团体。影片中陈塘关百姓排斥魔童哪吒、视龙族敖丙为妖怪,申公豹因是豹子精而不被师门认可,偏见的产生,皆是出于“非我同类”。你跟我不一样,你就是不好的,这样的偏见根深蒂固,心理学把它称为“群体内偏见”。

  群体内偏见,也叫部落心态。原始人类按部落群居,同一个部落的人齐心协力,而不同部落之间则相互争抢资源,所以人们把人分成“我们”和“他们”,分清敌友,更有利生存。并且认为“我们”要比“他们”更好、更优越、更高贵,而且会把“他们”作为泄愤和攻击的对象。这样的偏见,每个人身上都有,每一天都在上演,比如瘦的人看不起胖的人、职场妈妈与全职妈妈互不认同、贫富对立、地域攻击、种族主义等等,偏见无所不在。这是漫长进化史留在人类身上的基因记忆。

  正如影片人物申公豹说的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在所有人性弱点中,偏见是最有杀伤力和毁灭性的,比如二战时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偏见差点毁掉一个民族。对个人来说,偏见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偏见会挫伤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就像哪吒被村民隔离,变得自卑又消沉。这让笔者想起初中一个女同学,她的头发自然卷又偏黄,为此被一些带有偏见的女同学嘲笑为“卷毛狗”,这样的校园欺凌让她当时备受煎熬,多年活在自卑的阴影中。很多校园欺凌,皆因偏见而起。

  偏见的受害者,会不自觉地认同他人的看法,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美国社会心理学者肯尼思·克拉克和玛米·克拉克于20世纪40年代,做了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了偏见的严重危害。这项实验中,黑人小孩(有些小孩只有3岁大)可以自由选择玩白人形象的布娃娃或者黑人形象的布娃娃,结果大部分小孩都不要黑人形象的布娃娃,因为他们觉得白人形象的娃娃更漂亮。这些黑人孩子哪怕只有3岁,已经开始存在偏见——认为黑人并不好。这非常可怕,就像我们因为长得不好看自卑、因为出身农村自卑、因为学历不高自卑,都是潜意识里认同了社会的偏见。

  既然偏见无处不在,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摆脱它的负面影响呢?《哪吒》在结尾给出了它的答案——“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要摆脱偏见的影响,首先要对它说“不”。谁说长得不好看就没未来?谁说非985高校毕业就不优秀?当你敢于反抗偏见,你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像哪吒高亢的自我宣言:“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如果是我们的孩子遭遇偏见,父母该怎么引导和保护呢?哪吒的父母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殷夫人读懂了哪吒暴戾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李靖相信哪吒的善良,正是父母的良好影响,把哪吒从歧途中拉了回来。父母给孩子的爱、理解、接纳、信任和有益教导,便是在孩子和社会偏见之间,树起了一道保护墙。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警惕自己对他人的偏见,警惕我们这个人性的弱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增加接触、促进合作、建立友谊能够有效克服偏见,当我们对“他们”有偏见时,试着多去了解“他们”,多去寻找共同点,有助于我们放下偏见、尊重差异、善待他人。

  影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同为偏见所累,申公豹选择了恶,哪吒选择了善,《哪吒》用它极富心理学意义的故事,启发我们:偏见是座大山,我们无法彻底根除,但可以选择如何驾驭它、应对它,面对偏见,我们要做自己的英雄!(杨剑兰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小小油井万里巡井路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6年交付721列车...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为祖国献石油 生命...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皮划艇世界冠军参与台风救援!网友: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近日,台风“利奇马”给浙江沿海城市带来严重内涝。各方救援力量中,有人发现了皮划艇世界冠军许亚萍的身影,她和救援团队在临海驾驶着冲锋舟,抢救转移了三十余位受灾群众。

  • 对话两代体育人:摔跤场上,见证成长

    摔跤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古老的项目之一,但女子摔跤在2004年才首次亮相奥运会赛场。那时,19岁的北京女孩王旭站上女子72公斤级半决赛的赛场,面对强大的对手,年轻的王旭毫不畏惧,最终在决赛中收获金牌。这也是中国摔跤历史上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肯尼亚华商卓武:在非洲拥抱中国机遇

    从初出象牙塔奔赴肯尼亚工作的年轻人,到如今深耕中非国际贸易的企业家,卓武已经和非洲结缘20多年了。体验过成功和失败,经历过摸索和尝试,卓武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向本报记者娓娓道来。

  • 缪敏:不服输的“拼命三娘”

    “在我们村,女娃儿一般上学上到能干活就不上了,我们家是当时村里唯一的例外。”1974年,缪敏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与别家不同的是,她家三兄妹都读到了毕业。经过3年师范学习,缪敏成了一名教师,回到村小任教。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