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潘菀琴,1970年8月出生,自2007年开始带领村民创办惠安县紫山官溪三山综合农场,2012年8月被授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2013年4月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2014年在泉州市、惠安县工会的指导下,创建潘菀琴劳模创新工作室。她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授种植、养殖技艺,带领当地农户走科学致富之路,实施“山地油茶园绿色循环生态种养技术”项目,采取油茶树高效栽培管理模式,摸索创新油茶园套种牧草、禽畜养殖、高效生态种养新模式,引进新品,开展特种禽畜科学养殖、种养结合研究,取得了成效。
从小生长于惠安农村的潘菀琴,骨子里具有“惠安女”吃苦耐劳的精神。13年前,她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坚韧的毅力,承包了位于惠安县紫山镇鼎模村三山的约2070亩荒山杂地。通过潜心钻研、努力学习,从一名农场勤杂工一步步成长为种养殖、加工业的行家里手。作为一名农业劳模,她充分发挥技术指导、科学指导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农民走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推进当地种养殖双料产业发展。
推广种植技术,引领带动农民致富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面对了无人迹、未经开发的密林荒山,土壤稀薄的地质环境以及山路崎岖的交通状况,潘菀琴没有灰心。她咬紧牙关,一方面清山开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思考发展方向,规划未来发展计划。
潘菀琴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积极发展油茶产业,以农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组织112名农民创建惠安县油茶技术协会,实行“基地+工作室+技术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油茶产业农民由分散种植到集中化、规模化种植。作为协会理事长,潘菀琴带领农户历经了摸索、试种、推广、壮大4个阶段,在油茶林低改、修植、上肥等技术管理上做文章,大力推广先进的垦覆、修剪、施肥、灌溉油茶种植新技术,并搭建了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以科技引领油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油茶种植面积从原来的200亩辐射到周边村民共同种植2000多亩,铺就了油茶农户增收致富路,促进一方经济发展。
此外,她根据三山农场所处依山傍水、气候适宜的优势,积极发展茶叶种植、生产技术。通过外出学习先进地区的种植经验,开发茶园,在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她历经艰辛,带领农场农民反复试验制茶工艺,从选茶、选碳、烘焙、火候、延时等环节层层把关试制。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成功研制了惠安鼎模红茶,实现了惠安红茶种植、制作零的突破。同时,以此带动了周边村种植茶园、制作红茶的兴起,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效。
注重科技创新,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村兴。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潘菀琴积极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链,紧紧围绕油茶、茶、牧、禽四个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生态绿色发展。
通过不断摸索,潘婉琴构建茶园低改、牧草种植、特色禽畜养殖、油茶、红茶加工的绿色立体循环生态种养技术体系,创新茶园低改增量,牧草种植利用,特色禽畜养殖提质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大胆引进禽畜新品种,努力钻研养殖技艺,攻克了特种禽畜养殖的温度关、饮水关、饲料关、防疫关、疾病关,同时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为特征,科学种养,低碳种养,无公害种养,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目前,农场养殖存栏量5万只(头),不但满足了市场需要,还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民养殖业的发展。在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工作室积极完善配套设施的创新建设,融入特色民俗文化对产品包装进行创新、更换、升级。
目前,农场分为生态观光农业、动物养殖区、引种台湾名优果树蔬菜区高山茶区、山油茶林区、山泉饮用水区、余甘果林。农场里,有引进的台湾果树蔬菜以及高山茶新品种,面积30余亩,特色山茶油林区700多亩,余甘果林50多亩,高山云雾鼎模红茶250亩;建成小天湖水库一座和蓄水面积5000立方米的拦水坝;并备有特色养殖区50余亩,蜜蜂养殖箱500箱。当前,农场致力于发展多元化休闲农业经营模式,拥有农家乐餐馆、茶厂、民俗展馆、特色民宿等多项新兴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三山综合农场现已成为远近闻名、具有多元化农业休闲模式的新型农业生产服务型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