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回报社会 无私奉献
回顾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单一到多样、由传统经营到现代化企业发展所走过的历程,索朗始终忘不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他曾对记者说:“国家非常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公司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提供给我们发展平台,公司也要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公司每发展一步,索朗都没有忘记回报社会。
公司成立至今,先后为扶贫、教育等公益事业无偿援助资金达8700多万元;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280多名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为区内外4000多名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对于教育和文化事业,索朗总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忘不了自己在拉萨民办小学仅3年的读书经历,那是他一辈子抹不去的疤;他忘不了自己从小就跟着各种手工艺人去寺庙干活,藏民族深厚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和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忘不了公司成立之初,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怎样揪痛着他那颗急于要飞翔的雄心,他深深地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文化才是最大的资源。不识字的他,平时总爱让秘书给他读书,读新闻,读各项政策;下到乡村,他也总是喜欢到学校去看看。
2013年,索朗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和文化的合作力度。当年4月,拉萨琅赛建设实业有限公司与西藏社科院签订了出版《历代班禅大师传记》(藏文版)系列丛书的合同。谈起这件事,该项目课题组的负责人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他找到北京某知名企业家试图寻求帮助时的情景。“我能赚多少?”北京某知名企业家开口的第一句话即让课题组负责人原本兴奋的心沉落到了谷底。在经历了几次类似的碰壁之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索朗。“我一分不赚。”只是听了简单的介绍,索朗立即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事后,索朗果然如期将款项打到了课题组,并在课题成果出版阶段及时追加经费,使课题最终得以完成。
对比“我能赚多少?”和“我一分不赚。”看到的不仅是一名高原企业家以经济助文化、以实业反哺藏学研究的可贵之举;更是一颗维护祖国统一、心系民族团结的拳拳爱国之心;一颗永远闪耀着党性光辉的滚烫之心。对此,索朗面对记者的采访只有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多么朴实,而又多么令人感动。这就是索朗,这就是新时代高原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光辉形象,这就是灵魂深处永远闪耀着党性光芒的中国共产党人。(涂健 本报记者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