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78岁老汉邹永俭:流落铜鼓40余载终回故乡(图)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 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6月20日,铜鼓县民政、公安部门委派干部护送邹永俭老人(左一)回乡。 通讯员陈欢萍摄

  半个多月前,在铜鼓县民政、公安部门大力协助及护送下,流落该县棋坪镇双溪村41载的78岁老汉邹永俭叶落归根,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老人在家乡无直系亲属,且属于无户籍人员,现暂借居在侄女家中。他离开棋枰镇时未能叩谢40余年来对他不舍不弃的双溪“亲人”,回到家乡后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近日,他通过当地救助站及侄女求助本栏目,希望记者代他看望铜鼓的“亲人”,并表达深深的感恩之情。同时,大埔县救助站站长兰喜群还希望本栏目帮助呼吁大埔县及梅州市公安部门加快办事进度,尽快帮老人补录户口,以便他能及时享受相关救助待遇。

  7月11日,带着这份特殊嘱托,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双溪村,拜访纯朴善良的双溪人,并转达了老人的感恩之情。

  41年把邹村当成自己的家

  当双溪村主任叶师杉及村民邹金时等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后,不时地向记者打听邹永俭老人回乡近况。他们说,老人返乡那天,全村人都站在村口送别,老人含着热泪辞行,数次要跪拜乡亲,均因被大家一次次扶起而作罢。谈起离别场景,邹金时眼睛再次湿了。

  邹金时向记者介绍,邹永俭在广东老家曾有过一段婚姻,后因受离婚刺激,一气之下背井离乡,于1973年流落到双溪村,41年来一直未再娶。邹永俭所在的邹村村小组有20余户村民,大部分都姓邹,因同为邹姓,老人将邹村当作是自己的家,只要老人愿意落脚,邹村村民基本上都会主动腾出一间空房接纳其入住,其中在邹金时家就居住了十几年。

  刚来邹村时,邹永俭靠采松油、帮当地人伐木、伐毛竹或干农活为生,平时村里哪家盖新房或操办红、白喜事,老人也像当地人一样,义务出工帮忙。令邹金时印象最深的是,十几年前他两个孩子都是半夜在家中出生的,妻子临盆时,他不得不守候在身边,邹永俭则二话不说,打着手电走8公里山路接郞中上门接生。然而近8年来,步入古稀之年后的邹永俭难以像以前一样靠卖劳力挣钱,吃、穿、用几乎全靠村民救济,有时遇伤寒等病痛,村民都主动掏腰包请村医治疗,并悉心护理老人。

  年逾古稀盼叶落归根

  今年5月份,邹永俭向邹金时等村民提出,自己年岁已高,希望叶落归根,回到梅州老家。但他又顾虑重重,因为他自己根本凑不齐路费,且不知能否被家乡接纳。邹村村民就此及时向铜鼓县民政、公安部门求助。

  据铜鼓县救助站站长何慧成介绍,通过调查获悉,邹永俭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曾在福建流浪数年,1973年夏天只身流浪到铜鼓,先后在该县化工厂、棋坪镇双溪村等地做零工,现因年迈无生活来源,其户口又未迁入铜鼓,属无户籍人员,一直未能名正言顺享受相关政策照顾。

  为满足邹永俭叶落归根、早日返乡愿望,铜鼓县民政、公安部门干部积极帮他联系大埔县老家亲友及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由于他离家数十年,下落不明,他的哥哥及侄女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其当地户籍信息也已被删除。铜鼓县民政局多次向其原籍地大埔县民政、公安等部门提供无户籍证明、调查笔录、图像反馈等材料信息,最终被大埔县民政、公安、乡镇等部门接收。

  6月20日,铜鼓县民政局为邹永俭买好了车票,并委派干部护送他平安回乡。临行前,邹村村民还自发凑了近1000元钱、买了几套新衣送给邹永俭老人。

  本栏目协调广东警方帮老人补录户口

  邹永俭老人的侄女邹小军告诉记者,他们以务农为生,生活比较艰苦,希望当地政府部门能尽快帮叔叔上报户口,让叔叔入住养老院安度晚年。

  大埔县青溪镇派出所李警官对记者说,补录户口是一件很严谨、繁杂的事情,因老人没有任何离乡前的户籍信息,当地派出所不得不对村干部及同龄村民作笔录,以此作为佐证材料一并上报给大埔县公安局,最后再由梅州市公安局批准才能顺利上户口,估计要2个月才能办妥。

  邹永俭老人一生坎坷,大埔县公安局能否特事特办,加快补办老人的户口呢?7月14日,记者联系了该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张瑞和。他说,县公安局一定会特别重视老人的诉求,并与梅州市公安部门沟通,争取加快办事进度,尽早了却老人入住养老院的心愿。(记者 童梦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