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将军意志不容改变,她的选择照样干脆:“我当初既然以身相许,不论天涯海角,都应该跟他去,考虑自己干什么?什么工作呀,前途呀,靠自己闯吧!”
这是一条不同于年轻时西行求索的路。当年前路未知,但目标明确;而这一次,起点是城市,终点是贫穷落后的老区;这一次,启程时,她是将军夫人,到站后,她是农民妻子。
她选择了和他一样艰苦朴素:“吃饭穿衣都是低水平,‘大家争着要的东西,我们不要,人家不要的,我们要。’买布料做衣服,不能超过一块钱一尺。”她写道:“吃的东西也简单,青菜萝卜、豆腐。肉吃得少,自从甲鱼涨价到一元一斤后,我们就不再买了。”母亲从青岛来看她,心疼得要命:“自己要存点,用时方便。老公有,要开口;女儿有,要伸手,就是自己有最好。”她不听,心想:“钱对于我,能有什么特殊用途?在这个家,他是财政部长,我的工资交给他安排,他可以任意支援农业。”
她选择了继续当教师。她背着铺盖,来到县文教局找工作。局长让她去坊楼中学。这个学校刚建,只有3名教师。她教语文,教英语,当义务校医。她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们的妈妈。后来她又去当小学校长。学校离家不到两里路,但她和其他老师一样,只在周六下午回一趟家,住上一晚后,星期日一早就到了学校。
这是她在老区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你耕田来我教书”,夜深人静,她看书,写日记。她开始为他写传记。他的故事很多,却不愿意说,只在喝下几杯谷烧,才会借酒兴说些井冈山上和长征途中的细节。“我决定要把老伴的故事写好。”她说,“在老伴去世后的一年里,我几乎天天在写。我给自己规定了时间。自己眼高手低的老毛病无法改掉,尽自己最大努力吧!”
她的选择,有时不被儿女们所理解。没有了他,她何去何从?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这不是她的性格。她选择去幸福院。“儿女们都劝我不要去,说如果我不在儿女家养老,他们的面子不好看。这点不能说服我。我现在是老年的黄金时代,趁着现在神智清楚,我要积累些素材,写点什么,要抽出4个小时以上笔耕。物质生活我不追求,只求精神生活充实。人的精力有限,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其实,写他的故事,是她选择幸福院的理由之一。她还有两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一个是为幸福院里的老人们服务。她为老人们打扫卫生,帮他们做护理,老人去世后,她还帮忙处理后事。一个是为幸福院旁边小学的特殊学生服务。这些学生,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残疾人的孩子。她收拾了一间屋子,建起“幸福小组”。小组里有10多名学生,放学了,放假了,这里是孩子们的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奶奶,她叫龚全珍。
在幸福院住了几年,儿女们坚决不让了,把她接回了家。回到晚辈身边,她也不闲着。她还在选择。今天和老友谈成立老年组织的事:“筹办老年组织要拿出时间,认真动员,不应为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阻力停滞不前,没困难要共产党员干什么?”明天想着如何帮灾民过冬:“今早我到了民政局,捐了20元。不算多,我确实只是尽了一个公民、一个党员应尽的一点点义务。”大后天又找几个老朋友倡议“希望工程”:“我这个人爱面子怕求人,可是为了教育事业,应当把个人的面子置之度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成功。”
90岁时,她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她成了全国共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2013年9月26日,她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她虽然90岁,但眼不花,耳不背,她握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清晰地听见总书记在表扬:“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总书记说得是那样情真意切,“至今半个世纪过去,看到老阿姨现在仍然弘扬这种精神,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向老阿姨表示致敬!”
总书记的话音落定,敬仰的目光一齐投向她,阵阵掌声送给她。她镇定而谦恭。“我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距离,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个优秀共产党员。”回到莲花,她总是这样说,“我自己的力量有限,我要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跟我一起去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把甘祖昌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龚全珍选择的路,也是甘祖昌走过的路,更是她自己开辟的路。她仍在坚定地走着,走得义无反顾。(江仲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