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亲笔写下祭文 外孙女代为诵读
//www.workercn.cn2014-12-02来源: 南京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讯(记者 肖姗 实习生 钱琎) 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颤巍巍地走上前,亲手为南京大屠杀中遇害的亲人献上一束黄菊。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昨天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冥思厅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正式启动。12月1日至20日,16户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家庭将参加此次家祭活动。据悉,这也是纪念馆首次以家庭为单位举行的悼念活动。
77年前,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夏淑琴一家七口惨遭侵华日军屠杀,仅有她和妹妹侥幸逃生。她为家人写下一篇祭文,因为年事已高、腿脚不灵,由她的外孙女昨天代念这篇祭文,祭悼亲人。在祭文结尾,夏淑琴向亲人送去问候:“从今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都要为你们在内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姐姐和小妹们,请安息吧!希望你们那里的冬天少一点寒冷,和煦的阳光将照耀在每个人的心上。”
在纪念馆冥思厅黑色花岗岩墙壁上,新刻着30户家庭共108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用中文、英文、日文三种语言标注。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为了做好死难者家祭的相关活动,在史料陈列厅序厅里,他们将征集到的部分死难者的遗像挂到了黑墙上,同时也精选了部分遇难者的照片,悬挂在“万人坑”遗骸陈列室,供观众悼念。
“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越来越少,一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遗属、幸存者的后代通过长辈们的介绍,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也较为熟悉,他们将成为将历史经历传承下去的重要群体。”朱成山说,3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由一户户家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堆积组成。“个体化、家族化的悼念,更能引发后人的深思,那就是我们必须以史为鉴、面向和平。”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