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牛集村的李建华,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敲打出一段千锤百剪的艺术人生。在剪剪打打敲敲中,他坚持30多个年头,凿剪出一幅幅铁画上乘之作,颇受书画爱好者的青睐。
11月18日,李建华办起了展览。在牛集村烟叶大道东段路北,坐落着一排排新建的小洋楼,有一座洋楼在大门正上方挂着“铁艺坊”匾额,这便是李建华的铁画作坊。
一进门,记者便被墙壁上琳琅满目的铁画作品吸引着,作品中有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还有骏马图、松鹤图等,仔细观看,作品都显得细腻、飘逸、层次多变,把整个居室装扮得古朴高雅,充满了灵性和品位。一提起铁画艺术,李建华便打开了话匣子:“我是年轻时跟芜湖艺人学的,由于前些年经济困难,没工夫做,现在生活好了,我又拾了起来。”李建华一边打造字画一边说,制作铁画是个细作活,既要有耐心,还要有技术,才能制出精品。 “完成一幅书画要费很多工序,价钱也不便宜,像这样的中堂能卖1000多块钱,近几年我卖了好几百幅了。 ”
1984年,李建华在阜阳一家机械厂打工,有一名芜湖籍工友总是用不起眼的剪刀和小锤小钉剪割、敲打些碎铁片。开始时,李建华感到纳闷:不好好休息,摆弄那些破玩意干啥。没想到隔了些天,那些打造好的铁片片经过焊接、拼凑和喷漆,然后再钉到白色的纸板上后,竟成了一幅精美的画!李建华大开眼界,萌生了向工友拜师学艺的念头。在老师的指导下,刚开始,李建华用纸褙子剪,后来才在铁皮上做文章,近10年的时间里,不知用坏了多少把剪刀,磨损了多少把锤子,剪毁了多少块铁皮,手上不知扎破过多少次,磨出了多少块老茧,花去了打工挣得的所有积蓄……到1992年,他的铁画制作已经到了成熟地步。
学成归来,李建华在家里开了个铁画店,他把做好的铁画联系给亳州的书画店进行销售,一段时间内卖场还不错;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不够景气,市场空间小,渐渐销路不畅。铁画卖不出去,就没有经济来源,为了生活,李建华只好关了铁画店,再次外出打工。
“李建华关掉铁画店外出打工,好几年也没挣得多少钱。”在一旁的邻居冯殿山告诉记者,“前年,我劝他别再出去打工了,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盖的新房多了,你把铁画制作这门手艺再干起来,生意一定红火。 ”
李建华重操旧业,铁画很受欢迎,一年多来卖出了不少。现在,李建华的“铁艺坊”里,每天都有附近的群众前来看他的作品,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来欣赏购买他的铁画。李建华表示一定要把铁画这门艺术传承下去。(通讯员 武清海本报记者 武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