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抗日老兵杨敏学:为民而战(图)
//www.workercn.cn2015-08-31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本鬼子侵占了东三省,得寸进尺,现在又占领了热河,罪恶难忍……”

  82年前,一个14岁的少年,在新式学校的课堂中奋笔疾书,他下笔很用力,仿佛要把满腔的仇恨尽灌纸背。少年名叫杨敏学,他给自己写的这篇课堂作文取名为《热河又失守了!》。

  杨敏学的老师也是热血的爱国青年,他对弟子这篇字字泣血的作文赞赏有加,特意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还让孩子们把日本鬼子占领热河的消息告诉附近的乡亲,期待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

  在少年心中,这篇文章已不仅仅是课堂习作,而是战斗的檄文,参军抗日,保家卫国的火种自此在少年心中燃起,愈烧愈烈。

  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如今已96岁高龄,老人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作文的内容,在他看来,那篇文章,正是自己戎马一生的开始。

  1919年冬天,杨敏学出生在河北石家庄平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家里兄弟姊妹5人,杨敏学是老幺,父母的心头肉。

  杨敏学有个姐夫叫焦思连,是地下党员,这也是最早启蒙杨敏学参加革命,为民而战的人。

  那几年,天灾人祸,百姓缺粮严重,焦思连参加暴动,为乡亲们抢粮食。官方大肆搜捕,焦思连就躲到乡下杨敏学的家中。杨敏学可爱听姐夫讲红军的故事了,为天下穷苦人打天下的红军,深深吸引了杨敏学,“这支部队好,我要当兵,就要到这样的部队去。”杨敏学找到了今后人生的方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杨敏学再也坐不住了,和村里的好朋友商量着一起“找八路、打鬼子!”奶奶、妈妈都舍不得让杨敏学走,可他心意已决。一天凌晨,18岁的杨敏学悄悄离开了家。

  虽然杨敏学只是小学毕业,但在多由穷苦人组成的八路军中,已算是文化人,入伍后,他被分到政治部宣传队。

  老人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兵第一天的情景。那是1937年11月26日,当兵第一课不是操枪,而是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这首歌开始,你就由一个农民变成一名军人了!”老兵的话,被杨敏学牢牢记在心头,他大声地唱着,心中很是自豪:“我也是为民而战的军人了!”

  老兵边教唱,边逐字逐句地给新战士讲解歌词的意思。当时,大多数新战士没有文化,懂得的革命道理不多,可大家听了这首歌,就知道该如何做才是合格的八路军战士——要遵守纪律,要服从命令,不拿民众一针一线,做人民的子弟兵。

  杨敏学还自己总结:“三大纪律立军规,八项注意齐跟随。同仇敌忾打日寇,保家卫国夺头魁。”在他心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八路军战无不胜的秘籍。

  当年在新学堂获得老师赏识的杨敏学,进了部队,也成了“老师”。

  1938年5月,军分区成立“火线剧社”,杨敏学加入剧社,参演革命剧目,传播革命思想。杨敏学热情大方、情绪饱满,演出很有感染力,常常演出还没结束,很多观看演出的小伙子就心生参军之志,要求加入八路军。

  1940年2月,杨敏学奉命调到步兵五团电台队任指导员。电台队干部战士共计20人,每天都要坚持政治学习。杨敏学到任第二天,就承担起政治学习教员的任务。

  幼时读书,姐夫讲的红军故事,初入伍时承担的宣传任务……这些都被杨敏学融入“教学”中,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八路军的由来,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的战斗,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苏维埃政权到陕北陕甘宁边区……杨敏学的课,战士们都爱听,把抗战进行到底,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道理被深深种在年轻战士的心中。

  很快,杨敏学又被调到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五团一营一连。连里的战士们几乎都不识字,战斗之余,杨敏学主动当起文化教员。当时条件艰苦,没笔没墨,他就去村民家刮下锅底黑垢当墨,用木棍当笔,用红黏土描边,用墙壁做黑板,在战斗之余,教战士们识字。

  “同志们,赶走了日本鬼子咱们还要一起建设中国,没有文化怎么行,所以咱既要武装也要‘文装’。”杨敏学对战士们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