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技术
麦麦提逐渐有了新的想法。他不再满足于只是拾花。
尤良英在田间操作,他慢慢凑过来看。尤良英实在高兴坏了,“你想学吗?”
麦麦提要来种子,把尤良英的种植方法完全“复制”到皮山,结果当年棉花亩产量就翻了两倍。
看到兵团调整种植结构、开始建枣园,麦麦提又萌生了回家种红枣的想法。在尤良英的建议下,麦麦提在皮山试着种下10棵枣树、14棵核桃树,结果全部成活。
尤良英夫妇揣着5万元来到皮山帮着建果园,麦麦提却犹豫了,万一不挣钱怎么办?
“有我做你的后盾不用怕。”尤良英拍着麦麦提。
教枣树修型,麦麦提一剪子下去,剪掉的是果枝。眼看着一根根不该剪掉的枝条掉下,丈夫直跳脚,背着麦麦提使劲跟尤良英比划。无奈之下,尤良英只好把丈夫支走。
麦麦提到底剪坏了多少树?
尤良英笑,两个手指伸出来——两亩地。
“这个技术确实太难了,但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站在麦麦提今天硕果累累的枣园,尤良英很自豪。
麦麦提越来越刻苦。汉字不认识,他把一大包肥料标签一个个收好,各种颜色的分类,放多少肥料,各多少种,他背。
尤良英会设题考麦麦提,4亩地的棉花要施多少肥?什么肥?什么时候施?6亩地呢?
麦麦提非常聪明。2014年拾枣,他发明了用鼓风机把枣吹到一起的办法,相比过去用扫帚扫,速度既快,又避免红枣的损伤。
2014年,麦麦提的30亩桃核、红枣丰收,不仅盖起了5间水泥砖房,还添置了洗衣机、冰箱。
友谊
尤良英和家人一直觉得,帮麦麦提只是生活中很平凡的过往。
直到去年一次参加连队的演讲比赛,别人才知道其中的故事。
尤良英坚持认为,这是她和麦麦提双向努力的结果,不光是她单方面的帮助。
尤良英的婆婆说,麦麦提干活很卖力,每天晚上,都会主动替他们扛棉花、倒棉花,常常忙到深夜才休息。
尤良英的丈夫说,麦麦提很乐于助人,无论是汉族职工,维吾尔族拾花工,还是皮山的乡亲,只要别人有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
尤良英的邻居说,麦麦提非常忠诚,连最苦最累的冬灌都包了。冬天,阿拉尔的棉花地已经是摄氏零下几十度,寒风刺骨。麦麦提不分日夜在地里,连着浇一个星期的水。
十年往来,不仅尤良英和麦麦提情如姐弟,尤良英的家人也把他视为亲人。
尤良英70多岁的婆婆,在家门口摆上缝纫机给麦麦提补衣服,结果过路的维吾尔族工人看见了,都过来缝缝补补,最后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长队。
婆婆用两天时间给他做了一双布鞋。麦麦提高兴地说,这是妈妈给我做的。
鞋已经做了6年,但他一直舍不得穿,偶尔拿出来掸掸灰尘又放进柜子里。
周围的人也目睹着尤良英和麦麦提的友谊。
兵团的一位领导说,尤良英的脚骨折,跛着一条腿去皮山。车子刚站住,第一个冲过去的就是麦麦提,他直接把尤良英背了起来。
背到屋子里,坐下。麦麦提把尤良英的脚放在自己身上,轻轻摸着,“姐姐的脚一定很疼吧?”
麦麦提的维吾尔族邻居,一个个过来告诉尤良英怎么护理,用土盐,用蛋清……
领导感叹,那感情,真不是装出来给谁看的。
2015年4月,麦麦提不声不响地在尤良英房前的菜园里种下了两棵桃树、两棵李树。尤良英笑话他说,这么小的树苗,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果子啊。麦麦提笑了笑,没有吭声。
记者问起,麦麦提说,我已经在这里和姐姐一家共同劳动生活了十年,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了,这几棵桃树和李树可以帮我守护他们。
麦麦提的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边,尤良英的家,在沙漠北缘。
从2007年开始,从尤良英的家乡阿拉尔,到麦麦提的家乡和田,一条沙漠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00多公里。
路虽然远,一直向前走,沙漠总能穿过。
沙漠公路的两旁,顽强地生长着耐旱的植物,每个春天,都能带来它们的绿色。
(据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新华网记者 朱玉 姜琳 马锴)
迪里木拉提:兵团“拼命三郎” | 2011-04-06 |
肉孜麦麦提·巴克:从普通员工到采油技师 | 2011-04-06 |
陶辉自述心路历程:我有三个幸福的家(图) | 2011-04-06 |
肉孜麦麦提·巴克:戈壁油田红柳巴郎 | 2011-04-06 |
走近和田年轻人:“歌舞是我们的传统” | 2011-04-06 |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 2011-04-06 |
221 麦麦提敏·阿卜杜喀迪尔 | 2011-04-06 |
413 肉孜麦麦提·巴克 | 2011-04-06 |
肉孜麦麦提·巴克: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 2011-04-06 |
肉孜麦麦提·巴克:克拉玛依之星(组图) | 2011-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