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五星志愿者张晓琛:无偿献血14年(图)
//www.workercn.cn2016-02-22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收集资料 梦想建一座无偿献血博物馆

  有意思的是,与自己第一次献血时一样,张晓琛动员别人献血时,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献血不会得艾滋病吧?”每到这时,张晓琛总会笑着对他们说:“如果得艾滋病,我早就得十次八次了!”

  为无偿献血鼓与呼,早已成了张晓琛自愿自觉的行为。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在全国100座城市献血。如今,他已在9个省份的11个城市献过血。每到一座城市,他都要先献血,才有心情干别的事。多年来,受他影响而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从2007年开始,张晓琛每献一次机采血小板,就给弘德家园的孩子们捐100元,至今已捐款5912元。很多孩子18周岁后主动联系他,参加无偿献血,那里的工作人员也加入到献血队伍中。

  近年来,人们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张晓琛所负责的大中专院校,以前多是有关单位组织献血,动员师生们参加。而近几年来,师生们自己组织,然后与献血服务队联系的主动献血行为越来越多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无偿献血的历史发展和相关知识,张晓琛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收集了大量有关无偿献血的资料,比如各个时期不同地市的献血宣传材料、图片、徽章等。2013年5月,得知陕西省咸阳市要建全国首家无偿献血博物馆,他毫不犹豫地把珍藏多年的民国二十五年《输血法》等文物无偿捐献。“收藏也是一种传承,当我拿着自己的宝贝向路人宣传献血后,他们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要搞无偿献血。”张晓琛的梦想就是自己也建一座无偿献血博物馆。“无偿献血是一件最简单而又最伟大的助人为乐的善事,我会坚持下去!”张晓琛说,他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向“雷锋”致敬

  石家庄连续5次获评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记者近日从石家庄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办公室了解到,石家庄每年有十几万人无偿献血。像张晓琛这样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从事志愿服务的市民目前有1366人,另外还有大批流动性较强的高校志愿者。石家庄已连续5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这与广大志愿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对此,社会学者彭秀良表示,每一位身体健全的公民,都应该拿出自己的一些业余时间去参加志愿服务,因为那是个人回报社会的一种形式。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协调者或推动者,民政部门或共青团系统等也要为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每一位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雷锋精神内化于心的表现。

  我想送束花

  街坊四邻都是活雷锋

  梁庭芳、赵子英夫妻:我们夫妻俩80多岁了,住在城角庄村,是自家盖的二层小楼。水电暖等杂事多,我们俩手脚不灵,孩子们又不在身边,多亏了邻居们帮忙。对门杨进功主动帮我们修下水道,一直干到夜里一点多钟。每到冬天下雪后,他总把我家门前和通往街里的路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冬天烧土暖气,前年北邻家梁汉亭帮忙抬起了又粗又重的水泥烟筒,更换新炉子。去年冬天下雪,我家彩钢房顶冒出来10多厘米长的冰块,一块就有2斤多重,足有二三十块。汉亭用长竹竿都捅了下来。六七个邻居还帮我们清理了堆了几年的垃圾山。

  老邻居梁振玺经常帮我们解决学电脑的疑难问题。我们外出旅游,汉亭和街上卖烧饼的老孟天天为我们收存报刊,看护家门。我们深深感到,身边街坊四邻都是活雷锋!

  谢谢液化气站的工作人员

  魏女士:我家原来住在新石小区,用的是石市液化气总公司红旗供应站的液化气。因为我要上班,爱人卧病在床不能去开门,每次送液化气都给留着门,工作人员推门就进。时间长了,他们都记住了我们的声音,一打电话就能听出来。赶上忙的时候人手不够,也会先给我们家送,我特别感谢他们。虽然我爱人去年已去世,我也搬离了新石小区,但我还是放不下这件事,希望通过“鲜花送雷锋”的活动,对红旗供应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最新进展

  读者踊跃推荐“身边雷锋”

  石家庄市2016年“鲜花送雷锋 善美在省城”活动自2月16日启动以来,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昨日,已有百余名市民致电本报,推荐“身边雷锋”,还有不少企业表示可以提供送花志愿者和车辆。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市网信办主办,团市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燕赵晚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民生关注、交通946、新浪河北承办。即日起至2月29日,活动面向社会征集群众认可、事迹突出的“身边雷锋”,同时征集为“雷锋”送花的善美志愿者以及为活动提供鲜花或送花车辆的善美企业。 3月1日至3月5日,在全市开展集中送花活动,送花志愿者及被帮助者将亲手把鲜花送到“雷锋”手中,表达感谢和敬意。

  家住桥西区城角庄村的八旬老夫妻梁庭芳、赵子英,不光打来电话,还用刚刚从老年大学学会的本领,给记者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把几位好邻居夸了又夸;曾在新石小区居住的魏女士,要感谢红旗液化气供应站的工作人员;青园小区的赵大妈,想向帮助自己拎东西的一个小伙子说声谢谢……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