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社南京6月16日电(记者孙彬)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赵亚夫,55年深入农村一线,全身心为农民服务,以科技开拓出“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生态高效、农村可持续发展”新路,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责任担当。
6月7日,刚刚做完大手术仅两个月,75岁的赵亚夫又出现在江苏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果园里。正在采摘桃子的村民彭玉和对记者说:“我家承包60亩的桃园年收入50多万元,没有赵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赵亚夫出生在苏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1年,20岁的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市农科所工作。农村的贫穷落后刺痛了他的心,激发了他改变农村面貌的志向。
1964年的一天,看完电影《雷锋》之后,赵亚夫被雷锋精神深深打动。他感到,人应该尽力夯实生命的厚度,把奉献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连夜书写并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两年后,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参加工作起,赵亚夫先后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蹲点,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1993年,赵亚夫当选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仍坚持到农村去、到基层一线去。2001年,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执意去镇江市最贫困落后的戴庄村推广农技。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多年来,赵亚夫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为农民带来200多亿元收益。
赵亚夫说:“我和农作物打了一辈子交道。农作物不会说话,却是最老实的,只要认真对它,播种就会有收获。”他始终把土地当答卷,把农民当亲人,把农民致富作为自己不变的追求。
1982年赵亚夫到日本学习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为尽快把先进技术学到手,每天学习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从日本回来时,他用节省下来的外汇换回13箱农业书籍资料和20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种苗服务,发展草莓产业,带出了一大批万元户。
农村要富,科技引路。赵亚夫先后引进100多项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30多项,编写农民科技读物百万字,每年免费为农民上辅导课100多场,培训农民30万人次。手把手培养出10多名全国、省、市劳模,组建了江苏省一流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一个个品种被引进推广,一个个难题被攻克破解,农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
“去年戴庄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是10年前的6.5倍。”戴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家斌告诉记者,赵亚夫还帮助农民建立了特产信息销售网站,将生产与营销相结合,扶持了大批农民走上富裕之路。茅山老区流传这样一句话:“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汶川地震后,赵亚夫主动请缨,支援灾后重建,建成江苏援川农业示范园,成为援建的成功案例。
赵亚夫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多年坚持不收指导费、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
赵亚夫在镇江农科所担任领导,主持、经手的科研经费数以千万计,从未谋取过一分私利。他常说,不该拿的一分都不能拿,不该争的一分都不能争。担任所长时,他主动把组织上安排的联栋小楼给了一位退休老专家,自己则住进一般科技人员的住房。
赵亚夫的妻子在农科所从事畜禽研究,每天扫猪圈、放鹅,工作很辛苦。有人提出给他妻子换个工作,被赵亚夫拒绝。然而,他却想方设法帮助不少科技人员和农场工人解决子女入学、就业难题,为分居夫妻办理调动,实现家庭团圆。
2008年,赵亚夫获“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称号。他把30万元奖金以各种形式返还给农民。
全心全意,奉献为本——入党50年的赵亚夫始终铭记党旗下的誓言,一路走来。
记富阳供电公司群众身边的“雷锋们”:让爱... | 2014-03-08 |
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青春“播火者”唱... | 2014-03-08 |
中宣部发布“时代楷模”刘伦堂等先进事迹 | 2014-03-08 |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爱垫钱”的村支书 | 2014-03-08 |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 2014-03-08 |
杨生科:12年的“牛村”掌门人 | 2014-03-08 |
别尔列西·依沙:村民信任的好支书 | 2014-03-08 |
吴广林:“大喇叭”每周播送致富经 | 2014-03-08 |
赵亚夫:把生命嵌入乡村大地 | 2014-03-08 |
优秀大学生村官张雪梅病逝 生命为父老乡亲... | 2014-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