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90后小伙吹奏芦笙脱贫曲(图)
//www.workercn.cn2016-11-09来源: 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贵州榕江苗寨

  “这手艺如果不传承下去,太可惜了!”在榕江县兴华乡高排村苗寨里,韦志权说起他从事芦笙制作,脸上乐开了花。

  笔者看见韦志权家里的走廊上,全部是制作芦笙的工具,随处可见还没有完工的芦笙。

  韦志权从小话语都不多,喜欢跟着比自己年长的伙伴玩耍,每逢传统节日,伙伴们在跳月坪上以芦笙交友,只要能吹一曲美妙的芦笙曲,姑娘们都非常喜欢,有些因芦笙还能喜结连理,所以心里一直都很喜爱芦笙。因家庭困难无力购买一把属于自己的芦笙,韦志权立志长大以后自己要学会制作芦笙。

  1990年出生的韦志权,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外出浙江打工。在一家乐器手工制品厂,他从最底层做起,慢慢成了工厂技术骨干,对乐器有了一定研究。

  在厂务工时,一有机会就研究乐器,经常还与家乡的芦笙作对比,时间长了还能悟出厂里的乐器与芦笙发声器相近,为后来从事芦笙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我们苗寨和侗寨需求芦笙很多,而且兴华乡临近的乡镇都没有一个会制作,这种手艺一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韦志权在外务工经常琢磨着。于是,他动了回家乡发展芦笙制作产业的想法。

  2015年底返乡后,韦志权先后到八开、三都和雷山等地的苗寨拜师学艺,决定学艺回来后在家里从事芦笙制作。由于在乐器手工制品厂打工学到精湛的技术,而且聪明好学,不用多久就掌握了芦笙制作的流程。现在,韦志权在兴华、三江、水尾和定威等乡镇的苗乡侗寨中小有名气,各村寨苗族侗族群众也经常跑到他家里来请他制作芦笙。

  “走廊上摆放还没有完工的芦笙,都是乡亲们订购了的,今年已销售芦笙10余把,收入2万余元”韦志权的父亲向笔者介绍:“农闲时,我们一家人都在从事这个手艺,还在筹资计划扩大芦笙制作规模”。

  尝到芦笙制作带来丰厚收入甜头而且脱贫后,韦志权不忘乡亲,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他现在正积极筹建“高排芦笙制作专业合作社”,教乡亲们制作芦笙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抱团发展做大当地芦笙制作产业,让芦笙“铺开”苗寨乡亲们的脱贫路。

  笔者采访当天,正好是高排苗寨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苗年,寨子好些热闹。深秋的小雨虽然有些凉意,看着走廊上摆放着等待调音好后销售的一把把芦笙,韦志权忍不住露出了腼腆的笑意。 杨希 摄 (贵景网 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