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笃年:做一个科学界派往课堂的代表(组图)
//www.workercn.cn2013-12-0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王笃年(右)与学生们一起做化学实验。

    他相信人都是向好的,但从骨子里希望学生们不要太听话。他从不为分数而教,认为“那些拿高考做抓手”的人,是不懂教育。

    王笃年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要太听话,也不分数至上,可他还是收获了“奇迹般”的成绩:2013年,他担任班主任的北京十一学校首届科学实验班,30名学生中有7人出国深造,1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学生的高考平均分达到680分。

    他说自己向来就反感“那些拿高考做抓手”的人,认为他们是不懂教育。

    可起初一些学生觉得这个身高1.83米,霸气外露的“笃爷”管得太严了。科学实验班高一开学初,王笃年一连十来天带着电脑,像一尊金刚似的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盯着那些连十分钟都很难安静的学生上自习,“谁要是抬一下头,都可能被他点名”。还好,这种“像犯人一样被看管”的生活很快就过去了。一些学生甚至有了可以不来上课的权利。

    王笃年“不守规矩”。他不被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束缚,“标准就是学生,学生喜欢、能够接受,我就可以这么教”。 他还在山东任教时,有一次对化学教研员表达不满:产品都有免检的,我的课学生喜欢,你们也认可,你查我的教案干什么?

    王笃年希望学生们不要太听话。他断言一位成绩优秀的女生将来难有大的成就,因为“太乖了”。他还“提醒”一位同事:你别把女儿教育得那么听话。并鼓励小女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都做完。

    科学实验班招收的学生,大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但都学有所长,个性突出。比如苏启舟,这位顶着大脑袋,被同学们称为“天才”的男生,对于应试“基本上是一窍不通”:古诗读得懂,就是不知道怎么答题;英语的单选题有时只能碰对四分之一,但听力全对。王笃年说:“我从不认为苏启舟是差生,相反,他很优秀,他可能就是不太喜欢应试,不太适合高考制度”。这名学生凭借数学获得了保送北大的资格。

    有同学评价王笃年:对待学生既一视同仁又区别对待。他的脾气并不算好,说话也不会拐弯抹角,常常高声批评人,但对张羽辉这位“坐在教室的墙角,能折腾出洞来”的孩子,王老师的评价总是三个字:他还小。

    张羽辉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上课老是站起来晃荡,门门都考四五十分,在高一学年结束时,差点被留级。但王笃年却对他的母亲说:“让他先跟着,我多费点功夫,到高三的时候,实在不成,咱就让他复读一年。”他还说,“把这么优秀的孩子弄下去,我担心孩子心理上不接受,逆反起来反而坏事,于心不忍。”

    王老师发现,张羽辉也有坐得住的时候,拿着厚厚一本英文原版的C++语言的书,趴在电脑上,一坐一上午。张羽辉最喜欢的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王笃年可说是一窍不通,但他相信这名学生“早晚会做成”。高中三年,这个淘气的学生果然做了三个“很厉害的项目”:在清华大学教授的指导下,模拟汽车撞车事故;做多米诺骨牌,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推倒了第一块,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推倒第二块;与一名高一学生合作开发无地图找路系统。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科学探索需要的兴趣与毫不气馁的精神。”王笃年说,还不忘替他辩解:他能看原版的英文教材,英语水平就够了,还要他怎么样?

    “你得尊重个性,尊重人格,然后就是信任。我相信人都是向好的。”他对学生们称,人人皆可为尧舜。

    不过,年轻时的王笃年急起来也会对学生动手,有时忍不住一巴掌就上去了。在十一学校,他难得的一次发火是因为一次评教活动,同学们面对繁琐的调查问卷表,轻率应对。事后,王笃年发了一通脾气。“对老师的尊重,是最起码的品德问题。”他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老师们之所以坚定地选择做老师,就全靠赢得学生的赞美支撑着”,“你为了打球,连半年才有一次的赞美老师一句话的机会都放弃,太过自私、无情了”。

    王笃年容许学生们犯错,但不允许出现品行方面的问题。他不认为那种开高尔夫球课、学什么上层社会课程的教育就是精英教育。“越是精英人士,越要多承担责任,要多承担就得有更多的能耐和见识,既要敢于突破,又要踏踏实实。”

    他请赵一明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应该追求什么?”这学生平时表现出的对金钱的欲望,一直让王笃年耿耿于怀。“人生的意义在于赚很多钱,买好车,买大房子。”王笃年听罢,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拿起一只白色的粉笔,也不说话,只是用力在桌上写下“拼搏”二字。“我当时就深受启发。”赵一明说,“他不认可那种挣大钱做大官的价值观,觉得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在奋斗中收获快乐和意义。”

    王笃年常鼓励学生要胸怀大志,别把眼睛盯着可怜的分数和找个好工作上。他在高一高二绝不会为了提高分数而教,进入高三后,才传授一点应试技巧。一次大考前,他给一位勤奋的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明天上午先睡个懒觉,然后让你爸妈带你去郊区溜达几十公里”。有家长要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他唱反调:“别理他们,你回去告诉父母,要是有闲钱就捐点给王老师,他正愁没钱买房。”

    当有家长真要对王老师表达心意的时候,孙文利听到这位同事拿着手机说:“十一学校的校规是不准老师收受家长的任何礼品,你要是能帮我找到比十一学校更好的工作,让我愿意从这里辞职,那你就过来。”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