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古稀圆夙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杨敬年一生不改对党的信仰和追求。
有人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在党旗下宣誓,不是在作秀吧?
杨敬年回答说:“我到80岁入党,既非求名,也不求利,我是真心想要加入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出一份力。”
他清晰地记得:他在1984年6月29日申请入党,1987年6月6日获得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一年后如期转正。
杨敬年认为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生最大的幸福”,他说:“我40岁得到牛津大学博士学位,80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员,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牛津博士是求学的顶峰,共产党员才是做人的顶峰,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夙愿”,就是一生的追求。
1927年,年仅19岁的杨敬年告别新妻幼子,报考了黄埔军校,“携笔从戎”,希望为打倒军阀出一份力。在军校期间,他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组织已经开始讨论我的问题了”。
在他年轻的心中,“共产党就是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党”——这是他对共产党“朴素的阶级情感”。“马日事变”的爆发犹如骤起狂风,学校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反共,杨敬年被推选为宣传员,但他不顾众人劝阻毅然离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当时醉心共产党,忽然叫我反共,我无法接受”。
读书期间,杨敬年不但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也认真研读了《西行漫记》《青年的修养与训练》等进步书籍。毕业时,杨敬年不服从分配,执意报考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他称之为“第二次没跟国民党走”,这是人生中一大幸事。
尽管如期进入南开大学深造,杨敬年却没能如愿安心治学报效祖国。“七七事变”爆发,南开大学校园被炸,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南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杨敬年不得不辗转于贵阳“中国农村建设协进会”,以学者独特的方式报国。
新中国成立前夕,何廉作为继张伯苓之后的南开大学第二任校长,送给杨敬年金条作为旅费,邀其共赴美国。但他执意留在南开迎接解放,因为他感到“有所作为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即使是处于磨难之中,杨敬年把别人强迫他做的事情变成他主动要做的事情,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说,经过“反右”和“文革”,一部分人放弃了对社会主义、对共产党的信仰和信心,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在中国如此广阔的土地上,有如此之多的人民,试行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开拓,弯路和错误不可避免,但是共产党人能够纠正自身的错误,这就值得我们信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又给了我新的政治生命,我下决心要让自己从一个怀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夙愿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我渴望在党的直接教育下,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为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余年。”杨敬年这样表达自己对真理的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杨敬年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我目睹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正在目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我深感幸福,了无遗憾!”
王玉茹在回忆恩师当年入党情形时,不禁热泪盈眶:“苍苍白发映着鲜红的党旗,80岁的老人,此时此刻圣洁得如同一个赤子。”(陈建强 马超 张剑)
他的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杨敬年教授是我的老师。
1949年我选修了他开设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这门课使我第一次知道了西方启蒙运动时期许多思想家,例如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杨先生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是深刻的、清晰的。他在课堂内外对我的教诲是令我难以忘怀的。
杨先生勤奋好学,并且持之以恒。他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是在亲戚的帮助下获得读书的机会,所以他上学很晚,他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后来他经过刻苦努力,又考取了公费留学资格,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杨先生的身上蕴含着一种惊人的毅力。在他一生坎坷曲折的经历中,每当身处逆境,他都能荣辱不惊地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他没有消极,更没有悲观,因为在他的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他热爱生活,他坚持自己的良知,他对自己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谷书堂)
奋力前行日臻完善的人生写照
我和杨敬年教授在南开园已经相处逾半个世纪。数年前,我读了杨先生的自述《学术生涯五十年》,近日又捧读他的《期颐述怀》文稿,他的身影在我的眼中愈发清晰高大起来。
杨先生不仅是一位历经人生坎坷始终秉持报国理想的爱国者,不仅是治学严谨、坚持攀登学术高峰且诲人不倦的南开学者,更是一位怀着人生理想、探索人生哲理的智者。杨敬年通过《期颐述怀》告诉我们,他如何在漫长一生中的各个转折关口,对准人生目标或不断测度调整,一经决断就毅然向前。我在这本自述文稿中屡屡读到充满睿智的哲理,却很少听到忧郁、犹豫的话语。
《期颐述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位德智双全学者的百年人生。
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已经摆脱了昔日风雨如晦的那段时光。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要实现祖国的现代化。这可不是一条平坦的大路,摆在我们面前的,既充满人生机会,也有不少艰难险阻。我盼望广大读者,也要求自己,从《期颐述怀》这本书中汲取教益,将杨先生显示的多彩人生榜样,浓缩化解成日常生活指南。(熊性美)
“她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钱梅洁事迹引热烈... | 2011-02-05 |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读书到苦方觉甜 | 2011-02-05 |
吴为山:为孔子塑像 立文化丰碑(图) | 2011-02-05 |
曾来德:“大书法”观(图) | 2011-02-05 |
刘炳善:苦学追少壮 痴情耽莎翁 | 201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