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一位古稀老人的珠算情结
//www.workercn.cn2013-12-07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中新网太原12月6日电 题:一位古稀老人的珠算情结

    作者 胡健

    “珠算万岁。”这是现年75岁的王令九在得知中国珠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向其老伙伴们群发的一条短信内容。已研究珠算34年的王令九最大心愿就是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代代后辈继续传承下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有18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最古老的计算机”,此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令九曾是山西财经大学数学系教授,自1979年接触算盘以来,30多年间一直在珠算领域潜心研究,为其发展谋出路。1992年5月,由他提议发起的首届海峡两岸珠心算通信比赛在海南海口举办,大陆参赛人数达5.7万人。此后每年一届,如今已步入第21个年头。

    谈及珠算的发展进程,王令九认为上世纪80年代是转折点。“其实珠算最辉煌、应用最广泛的年代是明清时期,随着晋商、票号的兴起,算盘作为唯一的计算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上世纪80年代,算盘仍被一些商店、银行广泛应用,然而随着计算机应运而生,珠算这一辉煌了百余年的技能也逐渐被淡化。”王令九说。

    74岁的高纪古是山西省珠算心算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珠算申遗成功也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这是我们老一辈珠算工作者的心愿,希望借此机会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继续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在他陈旧的办公室内,摆放着形状各异的算盘,几块水晶奖杯“沉睡”在书柜里时刻提醒着山西珠算人曾经的辉煌。

    2013年5月,山西晋中灵石县已被列入中国珠算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全县所有小学都已开展珠算课程,对120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与此同时,浙江、黑龙江、湖南、江苏等8个珠算实验区也陆续成立。

    目前,王令九每日的工作就是整理编撰《珠心算地方课程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如何把珠算与小学数学紧密融合起来。“在现今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代,珠算在应用工具领域俨然没有了生命力。之所以要把它传承下来,就是用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这对珠算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