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艺术小伙马萧今天开个展,一边追看《唐顿庄园》,一边临摹古典大师作品
马萧:80后的画家 复古的油画
今天,西湖美术馆将举行一个80后画家马萧的个人油画展,名字叫《三年画室》,将持续到22日。
总是在画展上看到耄耋老者,忽然见到那么年轻的一张脸,还真有点不习惯。1980年出生的这个四川小伙子,毕业于清华美院,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老师陈丹青。
跟很多80后一样,马萧喜欢追看《唐顿庄园》,但却有跟时代和年龄格格不入的一面:对“经典”和“古老”的东西特别着迷。他喜欢临摹卡拉瓦乔、梅索尼埃的画,最爱读张岱、袁宏道的文。他的油画仿佛回到文艺复兴,写的散文透着“民国范”。
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对比。在大多数人卷入当代艺术洪流里的时候,有个80后古典范十足、逆潮而动。
经典时代的油画,对不懂绘画艺术的门外汉来说,最大福音是:写实、好懂。你不需要知道那些用笔、构图、上色的专有词汇,也能看明白画家画了什么。
所以说,马萧这个《三年画室》展上呈现的所有作品,那些室内静物、人体写生、广元瀑布、北京郊区的长城……全都无比贴近现实的生活。
一幅《南怀瑾肖像》,特别让人怀念离去的大师。马萧说,这是南怀瑾的学生委托他创作的,他选取了南怀瑾最出名的一张肖像做“模特”,在看了南怀瑾的大量文章之后,就这么画出了一双照片上没有的,智慧又超然的眼睛。
大师作品的临摹是这个展览上独特的一环。在欧洲呆了短短三个月,马萧每日都泡在博物馆里跟古典大师们对话。他自己很喜欢的一幅作品,是反反复复进出博物馆,临下的梅索尼埃的油画《书记员》,为了逼真还原,他像梅索尼埃一样画在了木板上。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去临摹了,我在法国和德国临摹的时候,每次都有许多人围观。”马萧笑道,“外国的艺术学生好像已经遗忘了这个技术,我遇到的画技最好的老外,是德累斯顿一个不会说英语的哥们。他看到我画的临摹作品,激动得不行,特别想跟我交流,无奈语言不通。”
担任策展人的彭锋在序言中写道:“马萧通过研究历代大师的绘画,与大师们构成某种私密的对话。这种交流的私密性,就体现在技术层面上。”
这个《三年画室》的展览上,展出了马萧三年中密集创作的60多幅作品,数量惊人。他说,常常一天创作十几个小时,最快的时候,两周里画出了7幅油画。
做陈丹青的学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有很多人问我从陈丹青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其实我学到的两样东西简单到难以置信。”马萧说,“第一个就是要把画画完,而画完的方式就是临摹大师。”
他学到的第二个“奥义”,是画完了要把东西收拾干净。
“把画画的东西收拾干净的时候,你就学会了如何把画面收拾干净。”马萧说,“这是陈丹青老师的习惯,他画完了一定把画具收拾得干干净净。后来我也养成了不论画得多晚也把东西收拾干净的习惯。这个习惯带到其他地方,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坦言,陈丹青最初不是因为他的画,而是因为他写的文章而有了不错的印象。
“那时候我常常跑去清华美院旁听陈丹青的课,”马萧回忆,“他喜欢提问,我会积极响应。有一次他在课上讲了王维的两首诗,我回去写了一篇文章交给他。其实那时候的文章很稚嫩,老师也许觉得,我写得认真,态度好,就这样留下了好印象。”(郑琳)
陆维钊的书法缘 | 2011-04-28 |
宋举浦:倾听美丽风景的诉说 | 2011-04-28 |
李宗义和他的《上会图》(图) | 2011-04-28 |
杨红樱:要给孩子带来温暖 | 2011-04-28 |
秦怡 戏里戏外美丽人生 | 2011-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