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良材,成就好琴
做琴的第一个10年,凌震华去了深圳。在那里的探索,让他意识到做好琴的前提是要有好材料。“深圳离香港近,能买到欧洲的木材。同时,那里资讯也相对发达,能了解更多做琴的信息。”小提琴体大部分由木材构成,其中,面板是松木、底板是枫木。生长在不同地区的木材,致密程度、传声速度区别很大。要使小提琴产生最佳的演奏效果,就必须选择声音传导速度能达到极致的板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大约为340米/秒,而在优质的松木中,顺着木质纤维,声音的传输速度能突破5000米/秒。
然而,要找到做琴的最佳木材谈何容易。为此,凌震华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等地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意大利北部,他找到了最为适合做琴的木材。选择良材需要具备慧眼,经过长年的经验积累,凌震华“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眼下,只要看一看材料表面的纹理、听一听敲击木材的声音,他就能大致知道这块木材生长在南坡还是北坡、生长周期的雨水比例、地理物候以及风干的年份。
制作,师法自然
意大利古琴名扬天下,琴身的金黄色油漆令人着迷。经过时间的“催化”,古琴表面的油漆显得越发迷人:传统工艺的软性底漆封闭了琴板的孔隙,从而“吸收”琴声中的毛刺;面漆在空气的氧化下,颜色更显古雅高贵,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次偶然的机会,凌震华将从意大利买来的两块枫木板放在阳台上。一年半后,他惊喜地发现,它们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本泛白的木板,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风干,呈现出一种富有历史质感的奇异色泽。他由此明白:古时意大利的能工巧匠们,也许用的就是这种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他顿悟道:制琴,应当师法自然。
在凌震华的提琴制作室里,处处有自然的印迹:一楼工作台前,一个个传统的毛发湿度计时刻提醒着工匠,要在木材最为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进行雕刻;二楼油漆架上,每把小提琴必须上30遍天然油性漆,每一遍之间都需晾干;三楼阳光房里,面板只有经历了四季冷暖干湿的更替后,方能保证音质稳定,成为制琴的可用之材。(记者 叶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