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郜元宝:和鲁迅直接对话
//www.workercn.cn2014-08-02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怎样才算“细读”了鲁迅

  你要培养自己的观点、感受,然后再拿其他人的研究来加以对照、参考、印证,那么,你就不仅仅跟鲁迅对话,也能跟鲁迅专家们对话

  第三点,我主张读鲁迅的书要细读。我在前面讲语言文字问题的时候已经讲了一点,但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讲如何细读鲁迅先生的书。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各种信息很多,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所以我们的阅读变成了非常快、非常浅表化的阅读。看到了以后,我们似乎就像乾隆皇帝批三个字那样“知道了”。是不是真的读懂了呢?不一定。

  并不是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故意设置了很多机关,好像就和我们的读者过不去,而是鲁迅先生确实看问题看得深,他表达得又很巧妙。如果你不是那么认真地读,你往往会放过去,我们就变成了读过鲁迅作品的“知道分子”。

  比如说《狂人日记》。过去我们大家都说狂人是反封建、反礼教的战士,可是有的研究者就读得很细,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真的发了狂,还是假装发了狂?这个问题一旦提出来以后,就一石激起千层浪,种种回答都不一样。

  有些人说没有狂,就是鲁迅假借这个狂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思想界的战士怎么能狂呢?怎么能神经衰弱呢?是不狂的,大部分学者都这么讲的。可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明明说这个人是狂的,而且这个人还有个名字,叫做 “迫害狂”。我们今天就有很多人怀疑别人迫害他,最后他变成了狂人。而且还有人认为,这个原型就是鲁迅的姨表兄,真的有这个人。他从绍兴跑到北京,说吓坏了。后来,鲁迅亲自派人把他送回绍兴。通过医治,他痊愈了。而且你看整个小说的描写,绘声绘色,充满了敏感、多疑、幻想、恐惧……不是狂是什么呢?但是狂了以后,又怎么能够说出真理来呢,说出“礼教吃人”这种五四时代最强的声音来呢?这个问题我今天不展开。希望大家回去思考:狂人到底狂了没有?不狂又怎样,狂了又怎样?

  还有人说,在这个《狂人日记》中,鲁迅有没有别的寄托?他是仅仅在同情这个狂人,还是对这个狂人本身也有所批评呢?比如,《狂人日记》一共13章。从12章开始,他说:“不能想了。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最后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不正是狂人在进行自我批判吗?而且不仅如此,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指狂妄的人,自以为自己发现了真理,别人全是傻子、疯子,而他可以居高临下批评一切人。如果这么解读,连我自己都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细的东西。

  不仅小说如此,鲁迅的杂文我看比小说更需要细读。他有的文章是很短的,你还没有入戏,它就结束了。比如他有一篇文章叫做《匾》,说乡下有两个近视眼,都认为自己看得远,就比起视力来了。好,今天庙里要挂一个匾,我们去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后来,他们两个人事先就分别去打听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一个人打听到的是“丰功伟业”这四个大字。另外一个人打听到的是几个小字。碰到一起后,两人便为此吵闹不休,还抓住一个明眼人,让他来判断一下。结果,那个人说,匾还没有挂出来呢。鲁迅借此比喻来说明:在文艺方面有很多争论,实际上争论的双方都还没有看到那个匾,就争论下去了。这个故事虽短,但细读起来很有意思,能跟我们当下的生活形成对照。

  曾有人说,鲁迅不是一流的作家,因为一流的作家必须像托尔斯泰那样有几部长篇小说,才能立得起来。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能用这样深刻、优美而又微妙的语言写出我们的国民性的,不管它是杂文、小说,还是散文、散文诗,都是优秀的文学。就看我们能不能欣赏。

  此外,我们也可以关注一下,过去我们曾经怎样读过鲁迅,尤其在我们读过了鲁迅的作品之后。比如,在整个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中国人对鲁迅的接受是比较多元的,有道德上的崇拜,有年轻人对导师那般的崇拜,有朋友对他的惺惺相惜,有高屋建瓴的文化、政治上对他的定位,也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学术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曾出版过 《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有好多册,就记录了这几十年间中国人是怎样接触鲁迅的。通过阅读类似的书籍,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可以和我们今天的鲁迅研究、我们自己通过阅读得到的那个鲁迅,形成一个对话的关系。

  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就要有胆量直接和鲁迅先生接触,而把研究鲁迅的著作暂时放在一边。你要培养自己的观点、感受,然后再拿其他人的研究来加以对照、参考、印证,那么,你就不仅仅跟鲁迅对话,也能跟鲁迅专家们对话。三者间的对话才能出思想、出争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但是,如果这中间缺了你自己的那一环,你看的只是鲁迅专家的书,而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三元中少了一元,你就无论如何也走不近鲁迅了。

  鲁迅在《拿来主义》里面说过:“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这是鲁迅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我也希望你们能够这样读书。

  (本文为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与上海市作家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文学与城市”系列讲座首讲。本报有删节。整理人:柳森)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