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何弘:“还乡”,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www.workercn.cn2014-10-16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9月17日上午,秋雨潇潇。记者来到河南省文学院,专访了省文学院院长、研究员何弘。“从旅游这个层面讲,过去一提起河南,总是说文化的厚重、历史的悠久这些内容,主要希望以此来吸引人的。相对来说,我们对河南美丽的这一面,还展示得很不够,也很少从美丽这个角度去关注它,发现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河南美丽乡村这个活动,就显得特别有价值,有意义。”何弘开门见山。

  河南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自然、生态、山水等方面,有着很美的一面。乡村生活,是健康、良好、节奏相对较慢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实际上承载了我们童年时代的记忆;同时,它也符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对理想生活的想象。

  何弘的老家,在美丽的南阳盆地新野县。他的故乡有一条河,名叫“白河”。他说,记得小的时候,白河里有沙滩,沙滩里的沙子雪白雪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舀起来直接就可以喝了。当时县城里有很多茶馆,都是从河里拉水,用河水烧水泡茶。这样一个有着良好生态的河流,给他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可惜前些年污染了,儿时的这种记忆没有了。”何弘十分惋惜。

  目前,在河南的很多地方,还有相当数量自然生态保持得非常好、乡村机理也未被破坏的村落,为我们追念过去的生活,回到过去那种美好的记忆中,提供了一个载体。这种符合我们想象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直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这样的美丽乡村,我们要去发现,去营造。此外,从精神层面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还乡”,它看似一种以逝去的故乡的缅怀,实际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何弘觉得,美丽乡村的发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契合了我们对过去纯真的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丽乡村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美丽乡村也是现代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现代化建设,不只是城市如“北上广”,也包括我们郑州,这样千篇一律的高楼林立,让每个人都要聚集在城市里面工作和生活。现在提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努力打造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方向。

  何弘曾经去过欧洲,到过海边的荷兰小镇,到过德国莱茵河畔的小镇,那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美丽乡村小镇,给他的印象很深。“我们的美丽乡村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推出来,这固然很好;但我更希望美丽乡村成为城里人寻梦的精神家园,成为乡村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何弘说。

  现代社会,由于网络的普及、交通的便利,使城乡之间的距离感消失。所以,美丽乡村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其实也提供了一种新型城镇化的方式,那就是并非所有的人,一定要拥进城市。如果乡村周围有产业支撑,这些美丽乡村就一定能为我们提供现代都市之外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何弘希望整个中国的乡村建设,要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打造一种生态、文明、文化和富有诗意的新生活。

  “前不久,雨中走进郝堂村,自己的感受很深。”何弘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次生态之旅,是一次怀旧之旅,也是一次追梦、寻梦之旅。

  何弘坦言,这些年全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乡村文明的消失为代价的。他发现,现在很多村子没有人住,门前荒草萋萋,一幅非常破败、荒凉的景象;而到郝堂一看,乡村传统的面貌保持得很好,保持了乡村的机理,彰显了村落自然的形态,人气也很旺。让他们这些文艺工作者对儿时的记忆,有了一个怀旧和怀念的地方。这,让何弘十分感动。

  在现代城市的喧嚣中,文人对田园、自然的生活十分向往,渴望回归心灵的故乡。在何弘眼里,郝堂村保留了村庄的文化和记忆,尊重了传统文化,尊重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他感觉这个理念非常好。同时,也把现代城市文明的元素很好地融入进来,为村民营造了一种绿色、健康、向上的生活。

  “希望能发现更多的美丽乡村,让大家能好好地体验如诗如画的生活!”说到这里,何弘显得意犹未尽。(记者 刘春香 吕桓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