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贾平凹:我总想写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状况
//www.workercn.cn2014-10-31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老生》

  作品以民间写史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是现代中国的成长缩影。书中的灵魂人物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两界、长生不死,他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

  手记

  “客人一走我就开始写,客人一来我就接待”

  写作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写作本书时,贾平凹曾经三次中断。“写每一部长篇的时候,大量的工作都在写作之前,要构思、找材料,构思时间特别长也特别难,但是构思好了很快就能写好。这部本来什么都考虑好了,写到七八万字或者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不对,结构不对、文章前后节不对,就作废了重来。”他习惯在笔记本上手写,经常是写了厚厚一沓子却作废,又要买新的本子重新写。这部《老生》就有三四本废弃的手稿。

  问及创作状态稳定的秘诀,贾平凹分享了自己的日程:从早上八点写到十一点,十一点开始接待客人、处理杂事、吃午饭、睡午觉。下午三点写到五点,五点以后停止写作,出去活动身体,夜里一两点睡觉。但是身为陕西的文化名人,贾平凹的社会事务特别繁忙,用他的话说,只好“人一走我就写,人来了就忙别的事儿”。

  记者问他是否会因社会事务难以集中精力创作,贾平凹说:“我年轻时候在郊区建的房子,买了个电视。经常有人来看电视,我就把电视放在窗台上,别人在门外看,我在里面写东西。长期训练下来,很快就能进入创作状态。客人一走我就开始写,客人一来我就接待。就是这种长期训练,习惯了,生活逼得我也只能这样。哪有安静的环境?一直追求安静环境,永远也写不出东西。”(王佳莹)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